——一节英语课的反思
[摘要] 英语新课改,根据一堂英语课谈谈对新课改的认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学生在课堂上及书本上获得的知识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顾自我表现,而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让学生主动起来,课堂上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把僵化呆板的课堂教学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
[关键词] 新课改 教学方法 课后反思 教无定法
自新课改以来,对新课程改革,感触颇深、受益匪浅。下面就教授Unit 10 Can you play guitar? Section A的体验来谈谈我对新课改的认识。
第10单元Section A主要让学生学会谈论各自所具备的能力。最初,我把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骤为学习新单词;第二步骤要学生简要谈谈自己目前所具备的能力;第三步骤在前面已有的基础上选择参加某个俱乐部。在第一个环节中,我主要采用了卡片式教学。首先利用简笔画让学生根据画面内容猜意思,再在卡片背面出示单词,如dance,swim,paint,sing等。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在平时教学中用的较多,学生也很感兴趣。在第二个环节中,我主要采用问答式和自由谈论两种方法。问答式主要适用于基础较弱,口语不太好的学生,自由谈论则适用于口语较好,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这样做是为了让全班学生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都能表现自己,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增强自信心。在第三个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几个心灵手巧的同学自己动手做了五个俱乐部的牌子,并让擅长绘画的同学在上面配了相关的图画,几个俱乐部牌子做得很精美,他们也很有成就感,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让几个口语较好的学生扮演招聘人员,在同学中为自己的俱乐部招聘成员。一方面招聘人员要为自己的俱乐部做广告吸引被招聘的同学,另一方面被招人员要通过面试关才能被录取。最后看谁招的成员多就获胜,就成为优秀的招聘员。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高潮,是把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特别是招聘员们都在努力夸耀自己的俱乐部,课堂上热闹非凡,同学们争先恐后报名参加,最终音乐俱乐部获胜。
课后,听课教师对这一节课进行了认真评课,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并建议我把整个过程制作成课件,然后到另一班再进行尝试。为此我对原教案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在原有的三个步骤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个复习内容,即选择了《开国大典》、《英雄》、《夜半歌声》及《摩登时代》的片段分别代表纪录片,动作片,恐怖片和喜剧片,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第九单元的语言目标,同时还可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第一步骤中,利用动态画面代替了简笔画。在第二步骤中,我搜寻了大量有趣的相关图片,采用了看图说话、看图编对话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了较为具体的素材和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在第三个步骤中,我携带了一些相关器材如象棋、小提琴、吉他、画笔等,让他们即兴表演。王磊同学的小提琴演奏获得了同学们的一片热烈掌声,李峰的吉他也弹得悦耳动听,就连平时不爱讲话、性格内向的张强也被同学们用掌声送上了讲台,在黑板上画了一只可家的小猫。这节课给学生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参与热情也非常高,同时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真正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课后反思:通过这节课,我深刻领会了爱因斯坦的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南宋朱熹所言,“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老师要想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必须先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让他们想学、乐学。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由此可见,学生在课堂上及书本上获得的知识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顾自我表现,而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让学生主动起来,课堂上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把僵化呆板的课堂教学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不断在教学中摸索,创新,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从而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巧设疑问,引导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注意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上,而且要利用现学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在课文教学时,笔者常采用多种思维训练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
教师不只是“教书匠”, 更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引领者;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贵在得法是我们教育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为英语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成为学生的模范,领会才教育的实质,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相信只要方法得当就能应验这样一句诗:“为有春风巧得力,枯木也能成绿荫。”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生成新的“亮点”,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改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