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深度学习背景下逆向设计的思考 ——以“大气压强”的教学设计为例

深度学习背景下逆向设计的思考 ——以“大气压强”的教学设计为例

作 者:郑晓双 (杭州育才中学,浙江 310000)

 摘   要:UbD教学理论目前成为我国新时代教育界研究的“宠儿”,UBD教学理论倡导“意义学习,理解为先”,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度学习,实现有意义的学习为目标,是主动学习和意义学习的有效模式,本文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基础下,从UbD教学角度出发,以“大气压强”的教学设计为例,阐述逆向设计中标准选择与教学目标、关键教学和测评方式这三个维度的确立,从中总结了教学中逆向设计的“着手点”。 

关键词:深度学习;逆向设计;教学设计
一、深度学习的概述
提出深度学习思想起源于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1]。”所以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和个体差异后,在教学中通过优化课堂的教学方式方法来发掘学生潜在的最大化的学习水平,使其内化吸收,进入深度思考以致提升思维。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应当是明确学生认知基础、优化教学过程、贴近学生生活且促进学生内化的教学。
因此,我们要尝试深度学习,换句话说,我们要保证孩子们能够吸收营养,不因为营养流失而造成“营养不良”,所以课堂上将知识的广度、深度和关联度联系起来,渗透在日常教学中,在学生理解认知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高阶思维。但是高阶思维的培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学着从教材走向文本,文本走向教材,在已有教学材料上拓展学习范畴。所以备课十分重要,我们要着重备教材、备学情、备教学目标、备教学方法,争取通过知识进行模型化的架构和呈现,来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回到了UbD教学理论。
二、UbD逆向教学的概述
(一)标准选择与教学目标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确定 “大气压强”的具体内容目标为:感受大气压的存在,了解大气压的变化及其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用仪器测量气压。活动建议为:能举例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和生活现象。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说出测量大气压的工具:水银气压计和空气盒气压计。
(二)关键教学
基于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确立,从中找到关键教学事件为两点:大气压的存在和大气压的大小。要分析清楚这两点知识,必须对梳理并掌握一个上位概念——力。证明物体在大气中存在压强的思路是可以看见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两点是力的作用效果,反推也说明力的存在,这个施力物体就是空气。而对大气压的大小同样运用力学知识,大气向上的压力等于玻璃管中水银向下的压力,即P0S=ρ水银ghS,由此可知大气压等于玻璃管中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根据重点教学内容确定关键教学事件,设计教学活动、关键问题及目标要求。
表1  物体在大气中存在压强(见下页)
关键教学问题的难度是层层递进的,第一个实验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大气存在压强的具体例子;第二个问题通过实验现象引出大气压强的概念;第三个问题,了解生活中的产生不同现象的背后大气压的条件;第四个问题,对大气压强概念及条件的辨析;而第五、六个问题,基于学生对大气压强已有的知识基础进行实验的设计、探究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
(三)测评方式
(1)形成性评价
让学生从生活角度出发举例身边大气压存在的实例,再从各个实例中对知识的定义、原理、现象解释进行逐一渗透,在这个过程中大气压的概念及原理属于知识铺垫,而通过原理对现象解释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叙述能力,在学生表述的过程中,可以即时的找到学生的问题所在并加以纠正,对知识点的学习起到了巩固深化的作用。
(2)表现性评价
教学设计中在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后设计了两个实验,分别是瓶吞(吐)鸡蛋和气球实验。这两个实验是交由学生自己独立设计并探究的实验,也是对大气压存在的知识点的升华。对学生深度思考的要求较高,可以丰富学生对该知识点的体验,也可以发散思维,从中再“钻”出深层次知识点:影响大气压大小的因素,为之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三、逆向设计的“着手点”
(一)紧密贴合课程标准,发掘教材
传统教学设计一般按照“确定目标—组织教学—评价教学”的顺序进行设计,而基于UbD理论的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即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2],逆向设计的第一步就在于确定预期的结果,通俗地讲就是从课程标准出发确立教学目标,这是我们教学设计的指南针,也是帮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把门关。通过教学目标再确立关键教学事件和问题,构想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
(二)选择新颖的教学方法,体现学科特点
科学学科特点在于其理论性、实用性、服务性和指导性。科学这门学科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与生产生活实际关联性最强的一门学科。所以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以实验操作、演示、指导、讨论、讲述等驱动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
(三)评价手段多样化
UbD理论注重确立合理的评价方式,评价应该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不同手段的评价方式可以多维度的了解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评价方式可以是口头评价、文字评价、课外实验等。最重要的评价方式应放在表现性评价上,可以帮助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促进深度学习。
 
 
 
 
 
 
 
 
 
 
 
表1物体在大气中存在压强
参考文献
[1]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EB/OL].,2018-5-19
[2]罗逸晖.基于UbD理论的逆向教学设计思考与应用[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9(13):7-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