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作 者:陶秀云 (山东省莱芜高新区大故事小学 271100)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小学数学是小学课程中不可替代的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创设情境,营造课堂气氛,并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发展能力,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启发式教学,课堂气氛,创造性活动

创造性思维是产生具有社会价值的、新颖而独特的思维成果的重要因素,它与创造性活动紧密相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及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方式从不同的方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体做法如下:
一、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创造思维的积极性
没有强烈的创造性思维动机,人们就无法从事并坚持艰辛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而这种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注意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养成勤于思考的技能,增强自信心,产生独立探索的需要和愿望。
运用启发式教学是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其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应用是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启发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先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明要跟爸爸去旅游,爸爸买回火车票后却因为有重要的事情去办,让小明自己去车站,还嘱咐他别误了车,小明看着火车票上“济南----南京”19:42发车,1:35到站,却不知道什么时间去车站合适。这时,学生提出问题:(1)19:42是什么时间?(2)小明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到这里,我及时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引导他们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灵活并牢固的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达到了教学目标。
2、教学计划、活动的安排和设计要有充分的弹性,既要让学生能充分接受、消化,又必须有一定程度的拔高,做到因材施教。
3、课堂教学应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教学活动不必拘泥于公式化,应灵活掌握。既要防止学生死啃课本,不能将知识灵活运用、触类旁通,又要防止学生轻视书本知识,不根据理论盲目猜测。
4、要培养学生推理的严密性和论证的逻辑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尤其是发散思维、集中思维、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万以内数的验算”时,我先以一个关于蜜蜂的谜语导入,接着讲蜜蜂不仅会酿蜜,还会记账呢,这一天蜜蜂国王要来查账了,怎样检查呢,可把蜜蜂丞相难住了,我们帮他们检查一下帐记得对不对。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对情境图中的“蜂蜜的生产和使用记录”进行检查,我再适时地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检查方法,在这时,我再告诉学生刚才检查的过程就是“验算”。这样,学生通过自己操作、思考帮助蜜蜂丞相解决了难题,从而学会了思考,掌握了验算的方法。
三、营造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
创造性想象力是学生创造学习的基础,也是他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就应鼓励学生多领域、全方面地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和适合想象的情境,使学生迅速对问题做出合理的推测或猜想。
例如,在学习数学中的“平移和旋转”的时候,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出教室,向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推拉门、传送带、升降机、风扇、汽车、直升飞机等实物图片及它们的运行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出各种东西的运行方式的异同点,并用语言描述出来,然后根据异同点分类。这样,学生就能把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总结出来,也能对这两种现象进行区分了。
四、利用练习,巩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和任何一种能力一样,思维能力也是需要不断练习强化的,在学习每一个知识点后,教师应趁热打铁,及时设计相应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刚培养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师设计练习的时候,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设计答案不唯一的练习题。如在学习分类问题时,经常遇到分类标准不同,答案就不同的情况,在遇到这种问题时,教师应放宽要求,积极肯定学生的结果。
2、设计应用能力的题目。这种题目可以用多种方法解答,但结果是唯一的,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做题,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3、设计开放性题目。在新课改的数学教材中,出现了“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出来”这样的题目,这种题目肯定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解答问题的空间和机会,可以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4、设计联系生活实际的题目。在数学练习中,应多设计联系生活实际的题目,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并养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
五、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应该与家庭和社会相结合,从生活中抓起,给学生制造机会,鼓励其多参加创造性活动,提高其组织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创造力如同个人的学习能力一样会有高低的差异,作为教师应正确看待这种差异,并给予每个学生适时、适度、适当的评价,引导其更好的发展创造性思维。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出来的,需要我们教师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并运用正确的方法,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走进新课改》,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师大出版
[3]《新课改校本研究与课程新设计》,华龄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