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谈立德树人背景下如何开展小学德育教学

谈立德树人背景下如何开展小学德育教学

作 者:卢柏和 (佛山市顺德区红岗小学,广东 528300)

 摘   要:在小学阶段,学生往往由于年龄的限制,各方面的发展并不是很成熟,对世界的认知也处于一个懵懂的状态。教师应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身正为范、以身作则,并按照教育规律的要求,深入到学生中去,注重对学生思想上的陶冶,和学生产生心灵上的交流,做好“立德树人”工作,以达到新时代德育教育的新目标。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立德树人
少儿时期是学生思想最为薄弱的时期,而且也是形成道德观念的重要时期。尽早地给孩子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是社会和国家的共同责任,也是当今小学教师亟需完成的关键任务。教师除了在平常的思想道德课程实施教育之外,还要针对性的增加“立德树人”与“养成教育”有效融合的德育内容练习,并通过将德育思想与各学科课本知识糅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拓展视野,让学生形成一种潜意识里的正确认知,同时逐步引导他们树立人生的基本道德观念,真正做到理解人、关心人,散发出温暖的光热,照亮周围的每一个角落。
一、立德树人概念与小学德育教育之间的联系
(一)立德树人概念分析
“立德树人”,根据字面解释为:“立德”,即指在学生教育过程中,要以德育建设为先,进行正面教育引导;“树人”,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正面人物形象[1]。
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教育机构按照教学发展的趋势和时代发展的趋势所提出的,教师坚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思想品德与德行具有重大意义,可以真正的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的精神,促进学生思想觉悟的升华,更好的传承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立德树人与小学德育教育之间的联系
1.立德树人,是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
教师在生活中和工作中都要秉持着培养自己的师德修养、提高自己的德育技能以及关爱学生的教育理念,从各方面做学生的表率,期待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同时,下大力度引导小学生的人格、道德健康成长,为品德建设和文化学习提供无限启发,为立德树人注入更广阔的视野、更新鲜的活力。
2.养成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基石
实施立德树人要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健体、做人、学习、生活等基本习惯。在教育学生方面,教师要以学生为德育课堂的核心,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入手,充满热情地去关心每个学生,并从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充出发,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把良好的行为习惯转化为终身受用的宝贵财富[2]。
二、谈立德树人背景下如何开展小学德育教学
(一)转变教学思想,融洽师生关系
在小学教育中,班主任的教学思想和其教学计划、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班主任在制定教学方式时,需要综合地对学生的价值取向、学习情况等展开了解,并以现实为根基,转变原有的教学思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强化学生的是非观念,并通过爱心和关心去融洽师生关系,感染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
例如,班主任在开班会课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语文教材,为学生念一首《怎么都快乐》的儿童诗,并根据诗歌内所传达出的价值内涵来设计相应的教学任务:
1.鼓励学生将自己想象到的真实情景为原型来表演,之后大家一起探讨,让每个人的发言都能体现出他们的思想。
2.老师加以点评,解决大家讨论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征求同学们的意见。
3.组织大家一起去参观大自然,完成孩子对社会的过渡,并鼓励学生写下自己对诗歌的想法或者以后怎么做,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也让学生感受到无论处在什么情况下,面对生活时都要积极乐观,懂得自己去体悟以及感受生活的美,进而寻求到生活当中的乐趣,阳光健康地成长。
(二)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以人为本”是现代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强调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人”的主体地位。小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受到家庭背景、小学阶段知识基础以及个人性格等方面因素影响,在学习方面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以至兴趣水平都存在差异。
作为班主任,要正确看待每个学生的不同差异,不仅要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状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还要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不同事物有着合理的评判与认识,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关爱。对于学生的优点,教师要及时予以引导,让学生戒骄戒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为其将来的工作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3]。对于班级中常常出现的不认真听讲的学生,班主任要以平等、友好的态度,及时地和他们展开谈话,对其不认真听讲的原因展开询问,若是由于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了困难,那么班主任就要一同与其寻求解决的方法。若只是单纯的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融入德育教育内容,使得学生能够认识到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后果,鼓励学生自主追求进步。
总之,教师对学生要做到“困难时给予帮助、烦恼时给予引导、害怕时敞开怀抱、进步时其鼓掌”,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感染,让学生在宽松、自由、民主、尊重的班级环境中,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与品行,并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4]。
(三)文化德育,增强底蕴
以往的传统德育是低效、工具化的,教师通常对学生采取说理、劝服手段,学生会产生不耐烦、抵抗情绪,学生不容易把正确的品德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文化德育是基于优秀文化的德育,是文化和品德的修养,能够帮助广大小学生从小建立文化修养、道德修养、文化底蕴。文化德育做得好,可以带动学校文化主课成绩的提高,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使得文化德育可以大力推动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引导学生从自身所处的环境入手,主动去挖掘环境中存在的一些独特文化与现象,比如寻找抗战遗址、打听本地抗战故事等来开展多元化的人文德育活动,抓住这些神奇的流传故事来在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践行优秀文化精神内涵,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5]。
2.可以结合时代特征,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家长大讲堂、亲子运动会”等生活德育活动,让孩子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时延展家庭教育成果,传授学生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培养等家庭教育知识,促进德育实效的最大化发展。
3.可以在校内提供才艺平台,开设“少年好诗词、我是小小诵读家”等比赛活动,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在比赛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全面提升学校传统文化氛围和学生的艺术素养。
(四)科学评价,共同进步
在德育教育的现实工作中可以发现,学生都希望班主任能够对其展开合理的评价,从而使得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但是单一的以分数成绩为评价的方式很容易造成对学生优点或闪光点的忽略,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所以,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学时,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健全德育教学的评价体系。
评价的时间可以不受约束,也可以按照每日一评或每周一评;评价的主体选择可以适当的鼓励学科老师和学生参与,让评价具备公平、公正的性质,全面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评价方法应强调评价者和学生的双向沟通互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评和他评结合起来,强化德育目标的层次性,纠正学校德育目标递进层次不明确的弊端,让学生可以更加自然地接受各种道德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结束语
立德树人是小学开展德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充分的了解,然后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完善教育方案,制定符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并通过不断创新和开发有效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各种各样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准则,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创造条件[6]。
 
参考文献
[1]宫婕.近五年小学语文领域“立德树人”目标建构研究述评[J].教育界,2020,(14):20-21.
[2]董杉.浅谈小学数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途径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3):170.
[3]袁勇.“立德树人”视野下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德育透视[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5):193.
[4]黄煜玮,戴荣四.立德树人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者德育工作的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5):88-89,98. 
[5]冯娇娇,李艳茹.“立德树人”思想下对我国体育与德育发展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7):139-140,143. 
[6]李傲翼,谭周婷.立德树人视域下中学音乐课堂德育渗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33):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