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借助思政微课 汲取榜样人物的精神力量

借助思政微课 汲取榜样人物的精神力量

作 者:赵 菁 (荣成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中心,山东 264300)

 一、成果主题

“天地英雄气 千秋尚凛然”。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实践中心立足校情、学情,从两方面入手开展调研,一方面深入学生当中,探究“在学生心目中,何为“英雄”?何为“先锋”?“崇拜”什么样的人?追什么样的“星”?树立怎样的人生理想、成长目标?等一系列关于成长榜样的问题,另一方面从中小学校思政课堂入手,了解国家课程中关于英雄人物的事迹与精神宣传情况,结果发现学生目前在偶像与价值观理解与认识方面存在偏差,学校相对缺失思政榜样人物精神引领类课程,尤其是疫情期间凸显的科技人员对于国家与民族的意义,更是迫切地让我们看到了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榜样与先锋人物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与紧迫性,基于此,着力推进全校教师开发“我和我的祖国——记榜样与先锋人物精神力量教育系列微课堂”,形成了文字、广播与视频三类资料,可供学生使用、中小学校推广。
二、背景与起因
在我校每周组织的感恩主题报告会上,在“爱祖国”的环节,有一组关乎“偶像”的话题,我们向学生们出示两组图片:一组是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及改革开放功勋人物,一组是明星图片。结果是,当几十位科学家出现在屏幕上时,学生们几乎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但是有一位大家都认识,那就是荣成籍科学家郭永怀。可是当明星图片出现时,学生们却表现得非常兴奋激动。在接下来的采访环节——你的理想是什么?又有不少的学生表示自己的理想就是要成为明星!在《心目中的偶像》主题班会上进行问卷调查,汇总结果显示有四成以上的学生以文体明星作为偶像,而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政治人物均为3%左右,而科学家不到8%,劳动模范仅有0.5%。偶像错位、理想缺失的普遍现象,让我校教师意识到开展思政微课堂主题教育刻不容缓。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深入进行了思考:为什么学生不认识科学家,因为他们大多默默无闻,身上有的是朴实,而非光环,因为他们的工作性质特殊,社会面上没有过多的宣传,因为他们不计回报,低调做人,网上没有炒作;但为什么大家认识郭永怀,因为我们对他进行了宣传,给了孩子了解这位科学家的机会,所以我们想到了这样一个主题:让全体教师参与开发榜样励志人物思政课,一方面让教师在开发的过程中了解榜样人物的事迹,提升师德修养,另一方面,通过微视频、广播稿的形式,为孩子提供一个了解榜样人物的平台,给孩子们有机会来学习领悟他们的精神内涵,哪怕只是从这些人的身上学到一点点,也可能对他的人生价值观产生重大的影响,进而成长为一个肯为社会、国家与他人付出的人,远离一些低俗而不健康的价值观。
三、做法与经过
1.成立课程研发小组
挑选思想政治过硬、科研能力强、课程研发水平高的教师组建思政微课程研发小组。在前期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新中国发展史上的英雄及先锋人物进行筛选,提出了40位对新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及先锋模范人物,作为第一批思政课开发对象。由课程研发小组精心设计出课程体例供老师们参考和学习。
2.召开动员会议
学校通过视频会议,利用论坛的方式向大家传达了此次研发任务的背景及原因,倡导大家站在学生成长的立场上来面对此次研发任务,端正心态,树立责任意识,真正为学生开发出有意义的微课。
3.做好人员分工
推荐文笔和课程研发能力较好的10名教师担任组长,课程研发小组负责对其进行文字与微视频课程资料的前期培训。各小组组长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节点做好组内2-3名成员的课程开发资料的审核工作。课程开发结束后,课程研发小组负责整理归档相关资料。
4.规划开发程序
教师依据自身的特长,从备选人物中自主申报一名榜样人物,着手查找资料,进行课程开发。按照时间节点提交第一轮文稿至总组长进行修改,确保文字资料的详实和精炼。稿件通过后,可进行微视频的制作。以组为单位提交微视频资料,学校组织观摩教研,逐一提出修改意见,以确保呈现视听效果好、内涵提炼准确、直击学生心灵的优质课堂资料。依据修改意见与建议,修改过关后入选学校资源库,方便共享与推广。
四、成效与启示
目前学校已经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共享和推广,并及时对来我校参训的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回访,了解问题,以便进一步改进,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期望通过我校教师团队的不懈努力,可以引导学生们以英雄楷模为榜样,树立远大理想,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