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实践
作 者:孙振乾
(湖南省常德市津市市德雅中学,湖南 常德 415500)
大
中
小
摘 要: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技能,让中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仅获得知识,更加懂得谦让、团结。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学生参与热情不够、参与感不强,合作学习形式化等问题。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科学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需要多措并举,合理分配小组,合理配置时间,明确组员责任,教师及时引导。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数学思维;自主发展
新课标对合作学习有着明确的规定:“课程改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加强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变通,以此来快速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在校园生活的稳定性和健康性。教育的本质则是在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准上加以提升,激发其学习潜力,助推学生实现自主发展;学校以及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立足长远,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的多元化进步;学校以及教师要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甚至是生活情况,明确个体的独特个性和需求,促进教育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运用教学方法,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探索、学习和想象的空间。”当前,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策略,来贯彻现代教育理念,以下将就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应用进行探讨。
一、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在开展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小组学习呈现不正常的色彩。具体表现在:第一,学生参与热情不够,参与感不强。由于学生没有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小学生会有不适应感,造成“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局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能力强、性格外向的学生更多的扮演主角,而学习能力差的、性格内敛的大多只是充当听众,参与度不强的学生会越来越不愿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群体两极分化[1]。第二,合作学习形式化。虽说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果的学习方式,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自觉的将其形式化了。例如在对某一例题的探讨性解决中,学生更多的是进行解答,简单的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一项任务,而忽略了讨论式学习的实质,其实是要在讨论中激发群体智慧,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如果只是将小组合作学习简单的履行,在这个过程中不对解题策略进行共享,那么形式化的小组合作就完全偏离了设置这一教学策略的初衷。
二、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实践应用
(一)合理分配小组
组员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也能在合作的过程中确实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将学生的智力状况、个性特征、兴趣方向等纳入考虑,合理搭配,理论上一个小组以3-6人为宜,组员间的合理分配,有利于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良性的公平的竞争,增强学生合作的向心力,这需要教师对每一位小学生有清晰的了解,平时多与学生互动交流等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二)合理配置时间
中国小学生学习状况调查报告显示,通过线上和线下调查的综合,近四成的学生能集中精力学习25分钟以上,但是考虑到实际情况,我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可能会比这一数据更短一点,所以,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应该抓准时机,将最有效果的时间段“用在刀刃上”,如:在对三边形进行判定,确定三边形是属于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还是属于钝角三角形时,将学生分成几个讨论小组,预定一分钟时间让所有学生独立思考,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的思考,预定五分钟时间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组长在小组中安排组员发表见解,最后预定十分钟给各小组之间发表小组观点,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进行监督协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并在各小组发表意见后进行点评,评出“最优合作小组”、“最佳进步小组”等,给观点新颖的学生发小红花,给合作最默契的小组发合作之星小奖章,以此鼓励小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三)明确组员责任
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需要每为个小学生明确自己在组织中的分工,小组分工主要是要解决组织内个别学生只当“陪衬”的现象,特别要选择一位有主见有组织协调力的学生担任小组组长,使学生全部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如:将组中学生分别确定为表述员、记录员、检查员、裁判员等,表述员负责在分组讨论时进行汇报,记录员负责整理表述员的发言记录,检查员检查本组学生的纪律和对问题的掌握程度,裁判员负责小组讨论过程中的裁决,各小组由小组长领导,并实行分工上的轮替,培养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挥,这样一种更替角色式的小组分工,能带动不爱发言的学生为小组荣誉发言,带动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在实践中得到表述能力的提升,以优补优,共同进步。
(四)及时引导合作
教师不仅要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划员、检查员、评判员,还要做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员,在学生独立探究受阻时进行引导,比如在测量圆的周长的时候,给他们准备软尺、绳子、圆片等,让学生利用这些工具测量圆周长,有的学生只用了软尺,通过公式计算出周长,有的学生能用绳子围绕一圈,再用尺子测量绳子的长来判断圆周长,教师通过合理引导,旁敲侧击,帮助那些暂时想不到解决思路的学生;在数学观点矛盾时进行引导,防止小学生因为学习观点上的小矛盾造成生活上的大冲突;在小组探讨结束后进行引导分享,大多数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结束和教师点评后就没有下文了,在进行有效果的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应用中,我们增加知识共享的环节,让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教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思路教给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养成“一个问题不止一种解决办法”的思维。
(五)小组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
1.善于思考的习惯: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性格、学习方面差异,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努力创造条件,为那些不善言谈的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机会。
2.学会倾听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耐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令学生不以自己为中心,意识到认真倾听别人发言,不仅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知识面,而且还是一种礼貌的行为。通过别人的发言可以得到很多启发,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参与到小组研究讨论中,引导学生养成学会倾听别人观点的良好习惯。
3.团队合作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大家集体的智慧,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合作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合作交流兴趣,也可以增加同学们生活方面的交流习惯。
三、结语
中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引导小学生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技能,让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仅获得知识,更加懂得谦让、团结这些美好的词汇。
参考文献
[1]王玉芝,陈夫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探析.中国校外教育.
[2]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