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 浅析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浅析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 者:杨 娟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长江东路小学 450000)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多个方面谈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和策略,包括从教学兴趣入手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发扬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知的探索中;更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崇尚科学,就要开拓创新。只有开拓创新,我们的民族才最有希望。创新决定着我们民族的出路和我们国家的前途。“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长久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基础支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第一方面内容就是创新意识的培养,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众所周知,学习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现象,种类繁多,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往往比较困难,主要因为大多数学生缺乏创新的兴趣。兴趣是人对事物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认知活动倾向。兴趣是个体行动的巨大动力。培养学生对于事物的兴趣,对事物的求知欲,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课堂教学是实践创新学习的主渠道,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认为可采取以下几个环节。
一、从教学兴趣入手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
兴趣是人们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研究某一对象的一种带有积极性的、主动倾向的心理特征。它是进行创造发明的直接动力,也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条件。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各方面去挖掘教材中知识间内在的必然性联系,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并且通过恰当的提问、巧妙的设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才能勤于思考、主动思考,才能最终迸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达到思维的彼岸。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健康的情绪、积极的情感是产生课堂良好气氛的前提条件。课堂上教师的高度投入,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在课堂中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师生要保持良好的、民主的伙伴关系。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控者,要善于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情绪状态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并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动脑思考问题,动口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参与,感受到自身力量所在,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总之,只要我们发扬教学民主,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就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发扬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为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鼓励他们主动学习和勇于探索。学生如果有主动学习的态度和独立钻研的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增强也就有了一定的基础。
四、在新知的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好问,让学生学会问。好问,需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培养善于进行变革和发现新问题和新关系的能力。会问,即学会质疑问难的方法:一是要在知识的“生成点”上找问题,就是要在实现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迁移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二是要在知识的“结合点”上找问题;三是从自己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提问题。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方法,会提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由好奇到好问,由好问到好想象,正是创新的美妙前奏。 积累是创新的根基,要指导学生用课内外知识互补的方法丰富语言的积累 。祖国丰富多彩的语言,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大量素材。但要想让学生具有赏析祖国语言美的能力,运用这个千变万化的中华文学,依靠课本还不足。
五、更新教学方法,形成创新型教学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认为,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特征、趋势,来重新审视过去的教学方法,过去太强调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讲细讲透的教学方法。事实上,在现代科技加速发展,知识量激增以及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即使在一个很窄的专业领域,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输”给学生。不给学生留有自己思考的时空,就不可能培养创新能力,而且,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发展,必将带来教学方法上的革命;其次,要从传统的文化角度研究和改革教学方法。
总之,只有在语文教学中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课本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素材,做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心人,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思维活跃程度才能得到发展,才会使他们感受到语文课的其乐无穷,其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才会不断发展和升华。路漫漫其修远兮。新课改对于每位教师来说,仍是一个新课题,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更是一个繁复而持久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努力。争取站在新课改的最前沿。江泽民同志也曾高瞻远瞩地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从事物理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提供了行动的指南,为创新人才的培养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朱永新,杨树兵,《创新教育论纲》,(《教育研究》 1999年第8期)
[2] 胡芳东,《让学生“会问”:创新教学的呼唤》,(《福建教育》2001年第1期)
[3] 胡明道,《“学长式教学”与“创新教育”》,(《中学语文教学》1999第9期)
[4]李创新,《中学语文创新教法》学苑出版社(1999年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