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怎样上好美术欣赏课
作 者:郭艳华
(正定县第三中学,河北 石家庄 050800)
大
中
小
摘 要:美术欣赏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对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的教学中,仍有许多因素影响欣赏课的质量,在教学方法上更存在不少弊端,直接影响对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本人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对怎样上好美术欣赏课,提出了几点不成熟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美术欣赏;欣赏能力;基础知识;自主体验
美术欣赏是一种精神活动,长期以来 ,它在人的整个心里活动和实践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美术欣赏教学对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学生学习美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质,陶冶高尚情操,完善人格”。但在具体的教学中,仍有许多因素影响欣赏课的质量,在教学方法上更存在不少弊端,直接影响对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本人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
一、美术基础知识是欣赏的前提。
有一次我应邀到某校给上公开课,用幻灯片投放出一张工笔花鸟画,要求学生判断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时,竟没有一个 学生能分得清。问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更是无人知晓。可见,目前县级以下的农村学生,明显缺乏必要的美术知识。究其原因,农村的美术课基本没开,即便有的学校开了,也是为了“照顾”一些年纪大、工作能力低的教师,让他们去上美术课,而这些教师往往在小黑板上画一张简笔画,不分年级,到哪个班上课就拎到哪个班,这样一个星期的课就算了结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美术基础知识能不缺乏吗?虽然“木已成舟”,但亡羊补牢,未为迟也。首先美术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试问一个没有美术基础的老师怎么会培养出具有美术修养的学生呢?其次美术欣赏教学中,不能放松对基础知识的学习。美术基础知识包括美术史的一般知识、美术技法以及有关风格等术语范畴的概念。如构图、线条、冷暖、明暗等。我们欣赏作品时经常用的术语,如果对其含义不不理解,在面对具体的作品时,即便有激动、震撼、压抑、愉快、轻松等感受也会苦于找不到准确的词汇、术语,很难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一个人没有感性经验和缺乏对时代背景、风俗习惯等相关信息的了解,而欣赏一幅作品时,就会感到迷茫。即使很快通过直觉感受、体验,得出对该作品的最初印象,并做出评价,但很可能事与愿违,离画家的初衷甚远。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才能对具体的作品有比较深入的感受、体验,进而通过讨论、分析、评价,全方位的认识、理解作品,达到欣赏目的。
二、学生自主感受、体验。
在具备一定美术基础后,还要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在美术欣赏中,教师往往在课始出示范作后,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欣赏成了“讲赏”。教师应该 给学生欣赏的“阵地”和“空间”,加强学生“学”的成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乐学精神,进行创造性的欣赏,这样比教师把喉咙讲哑掉的欣赏法效果要好多了,学生学得也更有“味”了,特别是学生学到了欣赏的方法,欣赏能力得到了锻炼,审美素质得到了提升,变得更高雅,人的素质才能更全面的得到培养。美术欣赏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为此,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必要时,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做准备。
三、学生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
人人都有表现欲望,各自反映在不同方面。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意识,主要反映在对作品的积极感受,体验,进而能大胆陈述自己对作品的认识、理解、并进行价值判断上。例如在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时,很多同学并不觉得这张画有多好,认为这张画颜色单调、不明快,蒙娜丽莎长得也并不漂亮。他们说的并没有错,之所以这么说是由他们的年龄,生活的地域、时代、背景以及他们的欣赏水平所决定的。美学家腾守尧认为:“审美教育,并不是专指某种艺术的技能的教育。”学生对客观世界可以有不同看法,对美术作品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认识,要想获得不苟同于他人的自我表达个性,就必须在欣赏课上,充分表现自己、展示自己。教学中,教师既是设计师,又是导演,要设计好问题,创造好情境,给学生以表现的空间。同时教师要引导、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让学生在积极、亢奋的精神状态下,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表现力快速运转,萌发艺术灵感,产生高效能的学习作用和效果。
四、欣赏课要给学生留一点“布白”? 多品味回味
画家画画,总要留点空白,“踏花归来马蹄香,蛙声十里出山泉”,都是有名的“布白”之作,目的是留给欣赏者遐想的余地。美术欣赏更是如此,在细针密线,鞭策如理的同时,给学生留一点回味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这是一种以逸待劳的高超“布白”艺术,让美内化,从而艺术得到共鸣,所有的一切得到了升华。如:在欣赏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时,师生共同讨论了《千里江山图》(局部),又听老师介绍了整幅图的全景。此时,给一点时间,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这幅局部的《千里江山图》逐渐展开,慢慢地让自己也走进去,融入其中,同时播放一曲《高山流水》古典音乐营造一种气氛。
美术欣赏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逐步认识和提高,美术欣赏将成为美术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应该通过美术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广博学问,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更科学准确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来施行美育工作,使美术教育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有力助手,成为启迪心智、培养爱心的园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