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文思维
作 者:臧 斌
(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安徽 243000)
大
中
小
摘 要: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为了更好的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实用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思维;培养
前言
新课程改革后的语文教材,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动,新的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积极转变原有的思维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确保课堂教学能够与新的语文教材相契合,充分挖掘出学生自身的思维潜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教学也多用灌输式教育,学生学习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培养,学习效率不高,学习积极性也无法得到有效调动。基于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利用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展自身的创造思维和发散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针对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提出以下具体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发散思维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教学形式,通过营造具体的教学情境,学生能够顺利理解各种抽象的教学知识,降低学生对学习的理解难度。学生能够在有效的语文学习中,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以及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并通过具体的情境将知识与实际的生活场景联系起来,进行发散联想。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也能够得到充分发展,语文教学效率也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学《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教师首先播放一名学生朗诵《少年中国说》的视频资料,在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对学生说,这位同学的朗诵感情投入,充满激情,同学们耳畔是否还回荡着少年智则国智的豪言壮语呢?这则演讲稿的名字叫《少年中国说》,同学们知道这则演讲的作者是谁吗?就是今天文章的作者,梁启超先生。今天我们来学习梁先生的另一篇演讲,感受一下先生的风采。通过视频来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有效培养。
二、开展小组活动,培养创新思维
改革后的语文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许多学习内容都可以设计成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来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思维。通过开展小组活动,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学习意识,与组员展开深入的交流讨论,并通过与组员的讨论,发现自己学习和思考存在的不足,也能够意识到团队的力量,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思与合作精神。每个小组共同合作,对学习任务展开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在学习《离骚》时,教师就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首先设计一些教学任务,再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请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任务进行讨论,之后再请各个小组分享本组讨论结果,实现全班的信息互换。问题的设置可以是作者创作文章的背景、对楚国做出的贡献、本文有什么特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体会作者内心的思想情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能够得到有效培养。
三、提问引导思考,增强思考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就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意识,让学生学习会自主思考,只有具备主动意识,学生才会在遇到问题时,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探索,在思考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喜好,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对问题展开思考,促进学生思考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共同发展。例如,在学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时,教师就可以设计问题“人在生长过程中每个不同的阶段对爱的情感变化有何明显特征?”、“作者认为父爱与母爱的性质有何不同?二者分别有哪些消极面和积极面?”、“父爱与母爱对我们的成长过程都起到了什么作用?”“弗洛姆觉得什么样的状态才算是拥有成熟健康的灵魂?”这些问题紧扣教材内容,同时又与学生自身联系密切,学生的思考热情得到有效激发,在对问题积极主动的思考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培养。
四、加强课外阅读,提高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由于篇幅有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拓展自身的知识视野,打破自身思维和眼光的局限性,增强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有效提升。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效性,教师应当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为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供参考,平时,也可以开展与阅读有关的活动,学生之间互相分享自己喜爱的图书,交流阅读心得,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例如,教师可以在班会课的时候,开展读书交流会的活动,请每个学生带一到两本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在班会课的时候进行分享,告诉大家喜欢这本书的理由,并谈谈自己读完后的感受。大家会积极踊跃的推荐自己喜爱的书籍,在相互推荐后,学生们就会拥有一个高质量的阅读书单,促使学生更有效的开展课外阅读,促进自身思维能力的提高。
结语
高中语文的学习难度较初中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如果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思路开展教学,教学效率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积极性也会下降。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创设多元、生动的教学课堂,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仪.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34):49-50.
[2]王春荷.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9):162.
[3]陈丽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策略[J].数字化用户,2019,25(28):277.
[4]向英.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路径研究[J].中外交流,2019,(1):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