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论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

浅论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

作 者:曲 京 曹燕玲 (山东省荣成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中心,山东 荣成 264300)

 摘   要:目前,中小学生劳动能力整体不容乐观,学校、家庭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依然存在欠缺。如何切实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较强的劳动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中小学生;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他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
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呈现出缺乏劳动意识,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劳动教育缺位是当前教育的严峻现实。山东省荣成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中心是一所致力于对中小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教育并进行实践活动项目研发的专门学校,作为从事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开发的专职教师,思考“如何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并研发出相应的活动项目是当前迫在眉睫、至关重要的工作。
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系。
(一)两者的功能定位不同
劳动教育纳入了党的教育方针,是必修课程,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落实劳动教育部分内容的课程之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点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同学们多方面的能力。
(二)两者的目标不同
劳动教育的具体目标即塑造劳动观念、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培育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突出强调劳动教育的思想性: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综合实践课程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基础教育阶段建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作为一种体验性的、实践性的、综合性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在课程目标上,具有比较突出的能力目标取向。课程实施中重视发展学生能力,把发展学生各种能力作为核心目标。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主题实施中,需要明确提出发展学生哪些能力、要达到哪些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性就体现在能力目标的清晰设计和有效达成。
(三)两者的内容不同
劳动教育的内容: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端正劳动态度,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和品德,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比如小学中高年级要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初中要注重围绕增加劳动知识、技能,加强家政学习,开展社区服务,适当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1)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2)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3)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4)信息技术教育是旨在培养学生为了适应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信息素养的学习领域。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对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信息伦理。
由此可见,综合实践课程与劳动课程是有区别又紧密联系的。劳动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两者在课程功能方面一样都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具有明确的育人导向。
明确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就可以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劳动能力,培养良好的劳动品质,进而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一)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现代神经科学的研究也证明了这点。我们就利用学生一周的封闭式参训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自主管理,让学生互帮互助,自己叠被铺床、洗衣洗袜、刷碗刷筷、捡拾垃圾、打扫卫生,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未成年学生需要有机会直接面对事物、感知事物,才能深刻地认识事物、分析事物,才有可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在劳动实践中健康成长。学校建有蔬菜大棚,我们就充分利用了这个条件,向学生传授种植技术、嫁接技术,并带领学生亲自实践。学生完成这样的劳动不但需要付出大量的体力,也需要有思考和钻研,在劳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克服困难的勇气和遇到挫折不气馁的精神。
(三)劳动教育是一种开放的幸福教育、体验教育。我们综合实践教育中心有大量供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项目,并且都充满挑战。因此,我们积极创新劳动教育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研发了劳动实践手册,手册中的每项活动做到目标具体明确、过程紧凑合理,为学校劳动教育提供了支持,也为学生劳动实践提供了具体指导。
总之,我们的目标就是把劳动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把劳动教育思想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劳动教育成规模、成系统,真正落地、见实效。上述做法已付诸实施且初见成效,今后我们将结合已有经验,继续探索劳动教育新方式,走出一条有特色、有推广价值的新型劳动实践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