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竞争的加强,部分成绩平平的学生,在进入高中学校学习之后,便萌发了走专业发展的道路,体育特长便是多条专业发展方向之一。
体育特长生是相对而言,泛指在体育方面具有较好的天赋,并且通过专门的专业训练能达到相应的专业水平的学生。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学校表现也尤为突出:他们体格健壮,性格开朗活泼,洋溢着青春活力。而且大部分体育特长生在专业上潇洒自如,在文化学业上却尴尬支撑,文化成绩相对较差,对文化学习的兴趣不高,而且偏科现象严重,尤其是数学、英语。
体育特长生是校园里非常独特的小群体,“体育特长生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尤其是在示范性高中学校,由于他们的基数小而成为了被人遗忘的角落。由于学校发展情况不一样,体育特长生的管理成效也不尽一样。因此,培养体育特长生成为示范性学校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既重育体,又重育心。长期以来,体育特长生是异类,普遍认为体育特长生升学只要体育成绩好,而对他们的学习成绩较不太关注。一心一意培养他们的体育成绩,寄望于一跳、一跑夺金拿银,这样既能给学校增光添彩,又可以为自己升学创造有利条件,而校长和教师对大多数体育特长生糟糕的文化成绩和个别体育特长生较差的思想表现心知肚明,但是,真正想办法帮助教育去提高他们的学业和思想素质的确实很少,学生的文化学习基础越来越差,学业上会越来越困难,因为丧失自信心而放弃学习的人会越来越多。基于这些原因,从高一起就要从心理上改变体育特长生的观念: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成绩并不比普通学生的成绩差。指引他们既要加强体育专业训练,又要在学业上加倍努力,把因为训练而落下的功课弥补上来。事实上,体育特长生要成长,必须全面发展他们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当学生因失败和挫折产生急躁心理,要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让每个特长生成为“全面+特长”的优秀人才。
重视培养刻苦锻炼,不怕挫折和失败的顽强意志,重视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得到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的自觉性。高中生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也有充沛的精力,可体育专业训练简单而又枯燥,艰辛而又乏味。导致他们忽视体育学习的必要性,抑制自己强烈的学习兴趣,在体育课上消极怠工。因此体育特长生教育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与道德情感,在日常训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原有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出发,在一定范围内自己选择运动项目。这样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需求,激发学习动机,培养体育兴趣、体育意识和特长。作为教育工作者,做体育特长生的思想工作,特别要注意方式与方法,找准工作的切入点,以情感人,才能以理服人。现实中,我们发现普遍存在简单体罚和打骂训斥的现象。这些行为对教育体育特长生起反作用,教练员抛弃这些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发现学生异常行为,根据青少年情绪发展特点和个性、自我感知和性别的差异,要及时与班主任沟通,积极主动进行寻找解决方法,以爱为基石,正确地认识人、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在这样的培训环境中,体育特长生慢慢感受到师生的关爱,产生集体归属感,提高了训练与学习的积极性。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让他们迅速地捕获教师的教学内容,领略动作的要求,从而使自己的专业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宏观调控与微观指导并举。极度的专业荣誉主义的沉重代价便是牺牲学生的学业,体育特长生面临的主要矛盾是训练和学习的矛盾,学训分离的现实更加重了矛盾的激化,体育教师管训练,班主任管思想、学习,二者之间缺少沟通,没有整合教育力量合,达不成有效的管理效果。尤其是作为真正的体育特长生,他们在高三专业考试前有一大半时间会花费在去培训机构参加专业强训,而专业考试后即进入高三的冲刺阶段。在这段专业强训期间,体育特长生是一个如果自身约束力差的话,那就会出现管理真空。班主任是鞭长莫及,专业教师也是爱莫能助,强训期的教师又良莠不齐。如果这段时间,作为体育特长生的专业教师能够与学生通过电话经常联系,宏观调控,发现问题,指导训练。平常在学校的训练中,班主任对一般的文化生交往会多一些,而体育特长生由于与专业教师接触多一些,对于体育特长生的情况,专业教师会掌握得多一些。我们也就经常看到很多学生一旦开始体育特长训练,学业成绩就越来越差,对于这些班主任或许不分青红皂白地一视同仁,而专业教师便应有相应的特长生文化补习措施提交班主任。也可以想象得出来,对一般学生来讲,稍有放松就会跟班困难,而对原本基础就不好的体育特长生来讲就更是望尘莫及了。很多体育特长生原本学习基础不好,加之繁重的训练和比赛任务耽误了功课,事后学生拖欠的学习无人问津,对于大班额的教学要求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对体育特长生“因材施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了,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计划,一般不会去迁就这部分学生的“低水平”。因此便出现了体育特长生因为这堂课没听懂,下堂课更不懂,“欠账”越来越多,差距越拉越远,造成学业的恶性循环,最后不得不放弃学习把命运赌在风险极高的体育特长训练上了。这样看来,日常专业训练之后的工作,更要在微观上加以跟进,时时关注,时时加强,把体育特长生的训练和文化课的学习纳入学校或教务处的工作计划之内,定期检查,特别是文化课跟不上中等水平的学生应停止训练进行补课,这样才不至于出现貌似多方管理而实却无人管理的局面。
体育特长生培养与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体育特长生的教育更是复杂性和重要性并存。但体育特长生又是千差万别,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体育专业教师与班主任要双方联动,齐抓共管,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在管理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