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基于助研码优化美术教师课堂观察活动的策略研究

基于助研码优化美术教师课堂观察活动的策略研究

作 者:吴婷婷 (杭州市政苑小学,浙江 杭州 310002)

 摘   要:课堂观察活动是改进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但是在观课过程中往往存在教师观课目标不清晰、观课方法不正确等因素,导致课堂观察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对此,笔者通过设计、开发助研码来优化和改进美术教师课堂观察的策略,以期能够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观察提供帮助。

关键词:助研码;小学美术;课堂观察;策略研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美术教学的模式以及方法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转变,这不仅丰富和完善了美术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美术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但是,小学美术教学的改进是始终向前推进的,具体要结合不同美术老师的教学效果展开。在以往的美术课堂观察活动中,存在着诸多方面的不足,这就难以体现出对小学美术课堂观察评价的作用与价值,课堂改进效果自然不佳。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美术课堂观察与评价的效果,笔者对基于助研码优化美术课堂观察的策略研究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从提高美术教师的课堂观察活动的便捷性角度出发,从传统美术课堂观察活动的不足角度出发,现综述如下。
一、当前小学美术课堂观察研究现状
就当下的小学美术课堂观察研究而言,虽然各个学校为美术老师安排了观课任务,但是具体的开展效果并不理想。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观课目的不清晰。通过调查发现,在不少美术观课活动中,多数教师并不清晰具体的观课目的,甚至有不少教师抱着一种较为“宏观”的目的听课。这种课堂观察的方式不仅不能促进美术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也会使得小学观课流为一种形式。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有的教研组为听课教师专门设计了观课量化表,但是具体设计的内容较多且较杂,不利于得出系统性的教学评价,而且流程也较为繁琐,实际作用效果欠佳。
2.观课方法不正确。美术教师在参与课堂评价时,虽然都准备了一个记录本或者反馈表,但是一堂课下来却没有记录多少内容,多数教师还是在听课结束之后凭借着自己的印象进行总述。这种观课的方法具有较强的盲目性,不利于教师深入探究执教老师的教学效果,也难以做到精准化。而准备反馈表的教师则如同评审一般,将完成反馈表中的量化分值作为听课任务,缺乏深入性的思考与见解,带有极强的盲目性。
3.观课效果不明显。组织美术教师参与课堂观察的目的是为了找出教学问题加以改进,或是发现教学闪光点进行学习。但是一组教学观察流程结束之后发现,除了老生常谈的几项教学问题之外,没有更具建设性的教学思考产生,教学改进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具体而言,对于小学美术的听课评价缺乏深入性,整体呈现出一种“听课毕,活动毕”的现象,听课观察的效果不明显。
二、基于助研码优化美术课堂观察研究的策略
针对于以上所提到的美术课堂观察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性的思考与研究,认为既要从课堂观察活动的思想认识角度出发,又要从观课活动的形式角度出发,双向并举,以切实提升美术教师课堂观察活动的效果和质量。
(一)思想认识改进
正所谓“思是行之始”,在开展美术教师课堂观察活动时,我们首先需要从思想上端正观察与评价的态度。如果教师将课堂观察活动当做一项任务来完成,那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端正教师课堂观察评价的效果是极为必要的。首先,应当组织教师认识到课堂观察活动的重要性。对此,观课教师可以先将执教教师的整体教学过程记录下来,然后通过“放大镜”的方式认真观察和挖掘教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这里要明确,“放大镜”观察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从优点和不足两个方面出发,而不能只挖掘缺点。然后以分析报告的形式呈现给执教教师,让其根据自己的讲课视频进行对照,从而明确自身存在的教学问题。比如,美术老师在比较优秀画作时,其是先让学生观察和比较,还是自己直接阐明观点,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进行学习。这就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阐明观点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学习属于传统教学,本身也没有什么问题,或者说这种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当今美术老师开展教学的一种习惯,但是老师自身可能并无察觉。通过录制成为视频并结合报告的形式引导教学老师对照和反思,则能够帮助美术老师认识到自身在美术教学中的不足。
(二)观课策略改进
组织美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观察活动时,经常会使用纸质的观察量表,各观察小组的教师在活动完毕后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进行整合、统计数据,不仅耗时,数据材料等保存和调取均欠便捷,这就容易使得课堂观察活动缺乏循序渐进式的研究。对此,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开发和使用助研码的方式对每一次课堂观察活动进行实时的记录、汇总和整理,以此达到优化美术教师课堂观察的效果。所谓助研码,指的是基于研课目标和研课内容,为优化课堂观察研究而开发设计的二维码,可供美术老师课前扫码了解、课中在线记录、课后汇总反馈,也可随时调取供教师学习或研究。助研码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位参与教师以一种互动、开放、自主的心态和合作的姿态深度参与到课堂教学观察活动中。简而言之,通过助研码能够及时记录各个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而且这种记录还是经常性的和常态化的记录,而不是只针对于一时或者某一节课堂的记录。因为只有常态化的记录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将一些具体的潜在问题暴露出来,同时也能够给美术教师形成一种自我反思,促使其不断注重和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中难易突破的桎梏,填写教学困惑单,梳理并提取出最有需求的研究内容,确定研究主题和目标。自主确定观察点  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关心的问题和需求各不相同,因而教师需要自主确定观察点。观察点必须是可观察、想观察、能观察的内容。自助开发记录工具  参与教师要紧扣自己的观察点开发合适的记录工具。工具的设计需遵循两个标准:其一是对确定的观察点进行维度分析,其二观察指标要有代表性,且便于速记、自我反思。课堂观察量表是目前较为常用的形式,教师自主开发的量表可能会存在缺陷或问题,但使用起来相对得心应手,在开发过程中能很好地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设计能力等。以上内容以文档+表格的形式制作成二维码,形成自我观察的助研码。其中“记录工具”的设计是助研码中最核心的内容,需要有明确的问题指向性和突出的重点。
总而言之,借助助研码的方式开展小学美术课堂观察评价活动是当前推进教学观察的一大进步,这是将教学观察与新时代计算机应用技术相融合的结果,也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既创新了教研策略,切合一线美术教师的实际需求,也优化了研教理念,促进教师成长的素养提升,同时也提升了团队建设,为优质教研培育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美术教师应当利用好自我观察助研码和团体观察助研码两柄教学观察利器,并加强对自身传统教学评价思维和模式的转换,跟上新式教学观察与评价的发展步伐,更快、更好地改进美术课堂观察与评价的方式,完善和强化美术老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保证和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效果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