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创建历史高效课堂的策略探究

创建历史高效课堂的策略探究

作 者:孙希涛 李素君 (山东省潍坊昌邑文山中学,山东 潍坊 261300)

 摘   要:新高考模式的改革,使得历史成为决定高考成败的重要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作为教师,必须多举措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创建高效历史课堂方面做了些创新与尝试,在此与同行共享。

关键词:历史;高效;课堂;策略;探究
历史是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过程。历史知识是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它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学好历史,既能了解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状况,又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家国情怀,激励年青一代奋发图强、报效祖国。历史教学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因此搞好历史教学工作,意义重大。传统的历史教学基本是"填鸭式"的,主要是老师讲,学生活动少,学生被动的接受,而今天,面对新的教育改革新形势,作为一线历史教师,我们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探索,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高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高效的历史课堂,关键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多举措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个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
创设历史情境,营造创新氛围,挖掘学生潜能。每个学生都有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给与他们发挥的空间和机会。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地,积极动脑去探究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尝试,从而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他们的潜能,并将其转化为创新能力,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总体把控课堂,起主导作用。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尽量避免为题概念化,要在对教材精心解读的基础上,设计有独特性、创新性和趣味性的问题,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对教材内容深入剖析,通过讨论,自觉启动思维,重新认识历史知识,提升学习的广度与深度,进而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维度。教师问的巧,学生学得才巧,教师问题的设计要层层深入,体现层次性,激活学生多向思维,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探明问题的实质。
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拓展学生视野。通过展示图片、播放歌曲和视频片段等导入新课,既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使他们开动视觉、听觉等,在感知直观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思维活动,告别枯燥无趣的历史课堂,而代之以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历史天地,既能使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涨,又能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学生轻松快乐的进入新课。对于历史中的重点和难点,利用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更容易突破,比如在讲到世界贸易组织一课时,我问学生WTO,有什么含义,它是什么时候建立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大多一无所知,这时,大屏幕展示有关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内容的图片和短视频,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提高了他们的兴趣,也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学生课堂参与面广,效果好。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打造高效课堂。一节高效的课堂,未必容量一定大,教学的各个环节需要衔接自然、环环相扣,要能够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而每个环节的跟踪训练题,要有针对性,同时要及时讲评反馈,做到教学评的一致性。因此,我认为教师要做到
1.突出知识重点和中心环节,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放手交给他们,对于难点,结合材料,师生共同探究。
2.设计有一定梯度和启发性的问题进行讨论,不做无用功
3.设计训练题有典型性,难易适中,符合新中考思路,保证学生训练时间。
4.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允许他们辩论、反驳,发表自己的观点,不把历史观点强加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进入历史空间,真正动脑,最后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自然地生成观点。
精心设计导学案,先学后教,教学相长。导学案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材料,在编制时要研究好新课程标准,抓住重点和难点,显现我们的教学意图,突出对知识、技能、价值观的指向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难易程度来设计导学案,确保质量高,实用性强。课前利用学生导学案,把基本的知识点在书上勾画圈点出来,对于那些综合性强,难度大的问题,需要课上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师生共同解决。导学案可以有填空式、问题式、史料分析式、表格式等多种形式,但都要服务于课堂,紧扣课标和教材内容,导学案的作用在"导",即引导学生学习的材料,教师要注意导学的艺术,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让课堂高效。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选取合适的史料,展示在导学案上,引导学生找出关键信息,分层归纳要点,不断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遇到不明白的问题,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做标记,条理清楚,印象深刻。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市教研室梁主任设计了一个历史小打卡程序,有综合过关检测,也有跟随进度的应知应会和达标检测,并附有答案,我把小程序分享到家长群,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在家的碎片时间学习,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我们创立历史学科公众号,以教学公众号为载体,实现新形势下教学形式与学习方式的改变,充分满足学生自主性碎片学习、教师碎片化辅导等方面的需求,既能对学生进行个性辅导,又能实现资源共享,也能做到家校沟通,我们还设置了听写舫、教学课件、微视频三个菜单,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历史的兴趣,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构建思维导图,整体把握结构。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放射性思维的图形工具,通过运用一些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把一长串枯燥单调的信息变成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学生构建思维导图,通过关键字词之间的联系,把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变得具体而生动形象,同时快速反射到大脑,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整合所学知识,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做到温故知新、融会贯通。思维导图是运用多重思维,挖掘主题的内涵,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我们在制作思维导图时,可以把教材涉及到的关键信息标注出来,例如: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经过、结果、影响等,也可以是一个单元每课内容之间的联系,我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针对每节课或者每个单元,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可以运用自己喜欢的图形,将自己学过的知识反馈巩固好,也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开发大脑潜能,也利于整体把握知识结构,省时省力高效。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最合适、最科学、最高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将知识成功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提高历史解析能力,展示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周晓光《历史教学论》
[2]王道磊《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