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激励教学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激励教学

作 者:赵来喜 (广州市白云区民航学校,广东 510000)

 摘   要:激励教学是小学阶段一种常见的教育方式,通过激励能够促使小学生不断发展和前进,是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提升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介绍了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然后提出了激励教学的应用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激励教育
一、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的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还比较差,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往往是学习的内驱动力,而激励教育就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都希望自己被表扬,很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关注,教师采用语言来激励学生就能够让学生的内心得到满足,觉得自己被认可,并希望下次依然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和激励,因此就会产生一些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
(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每个学生的成长背景以及以前所受的教育不一样,一些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信心很容易丧失,而信心的缺乏是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重要原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通过激励教育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例如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给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如果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则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学生只要努力就可以得到表扬,就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三)体现语文学科的情感性
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情感性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色,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教授和技能提升,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体验,而激励教育就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情感性,通过有效的激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激励教育的重要性,更多地用激励教育代替批评教育,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
(四)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需求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也是近几年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围绕着学生的实际需求来构建语文课堂、实施课堂活动。激励教育要求教师要激励学生,通过激励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能够不断的树立自信,从而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出来,将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翁,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和需求,充分体现人性化教学。
(五)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采用更多的是压力教育的方式和挫折教育的方式,虽然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学生也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但是学生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压迫下产生的学习行为,学生的内心并不快乐,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采用激励教育,教师通过有效的激励途径来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将消极的学习态度转变为积极的学习态度,由自己的观念和想法来支配自己的行为,这就能够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激励教育意识
小学语文教师要将激励教育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发挥出激励教育的重要价值,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激励教育意识,转变思想,充分认识到激励教育的重要性。和传统的批判教育理念相比,激励教育非常重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应该循序渐进。激励教育很难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要建立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当学生犯错时不能立刻对学生进行批评,而是要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引导和激励。要想将激励教育的重要价值和作用最大化发挥出来,教师一定要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要融合到学生的群体之中,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然后结合学生的具体需求和心理状况来采取激励教育,确保激励教学的针对性和合理性。
(二)形成激励式的教学习惯
教师要形成激励式的教学习惯,当激励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教师就可以将激励悄无声息的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激励教育树立正确的心态,并明确激励教育是长期的激烈,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产生效果,如果在短期时间内没有出现肉眼可见的效果,教师不要气馁,而是要重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重新分析学生的心理需求,长期贯彻激励教育。例如对于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很多教师都很难去激励学生,而是直接采取批评教育,通过批评会让学生产生害怕的心理,在课堂上感到害怕也会分心或者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可以适当改变这种批评的行为,如果发现某一个同学上课总是不认真,可以和学生单独谈话,了解学生为什么不认真听讲,然后激励学生:老师相信你可以做到认真听讲的!当下次该同学课上认真听讲时,教师就可以点名表扬学生。通过这样简单的语言激励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集中的注意力。总之,教师需要逐渐养成激励式教育的教学习惯,面对各种教学问题都可以尝试着采用激励教育的方法,长此以往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采用个性化的激励模式
激励教育主要是为了激励学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面对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以及学习能力和水平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教师对于一个班级的学生不能采用相同的激励方法和评判的标准。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激励教育时,一定要具体分析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制定对应的评判标准。例如对于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学生达到要求之后才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激励,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而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尤其是当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比较缺乏,教师就可以适当降低要求,给学生制定一些比较容易实现的目标,当学生达成目标之后及时给予激励,以此来认可学生的改变和进步,给学生提供学习的动力,帮助学生树立语文学习信心。个性化的激励教育符合当前因此施教的教育理念,能够有效促进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四)采用竞争式的学习方式实施激励教育
小学生的求生欲望比较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采取竞争式的学习方式来实施激励教育。例如,在学习完《古诗两首》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组背诵,先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记忆、背诵,然后以小组的形式来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背诵的更准确和快速,对于背诵最快的那个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这种竞争式的学习方式就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出来,从而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古诗的背诵中。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抢答,并进行积分,最后比一比看谁的积分最高。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有效调动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还能够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三、结语
激励教育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的激发出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非常有利。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对激励教育给予非常高度的重视,在平常的教学中形成激励式的教学习惯,将激励教育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出激励教育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使语文教学的效率以及质量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小红.试论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措施[J].学周刊,2020,(18):121-122. 
[2]唐宝山.分析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语文课内外,2020,(11):66.
[3]刘萍.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神州,2020,(9):179.
[4]张曦.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0,(29):21.
[5]郝艳文.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