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普高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人文精神培养的思考

普高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人文精神培养的思考

作 者:刘 学 (湖南省澧县第六中学课题组,湖南 澧县 415500)

 摘   要:高中生对社会中某种职业的能力要求和具体工作内容并不了解,对于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也不明确,对未来的设想有时不切实际,主观片面,也容易受到各种错误认识和偏见的影响。对高中生进行生涯规划的教育和引导,能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提升自我意识。通过开展以职业生涯教育课为主的多种形式的职业生涯教育,不但能满足高中生提升自我意识的需要,而且符合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生涯规划;人文精神;自我发展
“人文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文、史、哲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的知识和由这些知识系统反映出来的综合品质和发展程度,包括人的气质、人格和修养等。人文素质教育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其内化为人的气质、人格和修养,使其成为受教育者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品质。人文素质包括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等内容。
一、营造生涯规划教育文化环境
经过几年的实践,学校上下取得共识:营造书香校园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要,是培养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举措。我们这所70 多年办学历史的老校,着力建设“师生读书 T 程”。浓郁的“书香气”,使我校师生保持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与经典交流,师生时时保有“读书人”心态,从校长到职员,从教师到学生,儒雅、谦逊成为品质追求。人文精神的注入,促进学校的办学品位不断提升。现今,我校成为常德市 10所“书香校园”之一就是例证。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需要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坚持开设音乐、美术欣赏课,举办一年一届的科技文化艺术节,组织学生参加书画、征文、歌咏、辩论、经典诵读、晚会主持人、校园十佳歌手等比赛,举办猜灯谜、文艺晚会、英语圣诞晚会等活动,举办校运会,开展篮球、排球、拔河比赛等。格调高雅、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感染影响学生,使这些来自农村的初中生享受到老校文化的教育,校风进步明显,也取得显著成果。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人才。
二、强化生涯规划教育人性教育
人文教育的根本就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其实质就是人性教育,其根本目的应为促进受教育者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过程。目前,对学生品行的鉴定都是侧重于德和智的评价,很少有个性特征的评价。可人是立体的,教育也应是多面的。近几年,马加爵之类的极端案例之所以出现,都源于冲动与偏激,说白了,就是个性与人格的缺失。常言道,性格决定命运。所以,以人文精神的注入和文化元素的渗透是培养良好个性的最佳渠道。诸如礼仪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等,都可以让中学生在优雅、文明的氛围中自然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举止习惯。
及时为中学生做心理辅导,引导学生心理向健康方面发展,已是各校施行的举措。如果把心理教育与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舒缓心绪,释放情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们学校每年举办一次大型“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引导学生保持平常心,克服浮躁攀比、虚荣心理,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脚踏实地去争取成功。文化营造是人文教育外化环境,人性教育是人文教育内化因素。当人文教育内化为学生的素养时,便赋予他们定的思想、观念、情感和性格,这对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将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和决定作用。一句话,实现人文精神的有效教育,内外因素的投入缺一不可。
三、唤醒学生生涯规划自我教育的自我意识,增强自控能力
从心理学和生理学的角度上讲,初高中生正式这两个时期的关键期,是他们对未来生活充满期待和幻想,开始逐渐认识自己,开始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开始畅想未来。但同时,高中生对社会中某种职业的能力要求和具体工作内容并不了解,对于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也不明确,对未来的设想有时不切实际,主观片面,也容易受到各种错误认识和偏见的影响。对高中生进行生涯规划的教育和引导,能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提升自我意识。通过开展以职业生涯教育课为主的多种形式的职业生涯教育,不但能满足高中生提升自我意识的需要,而且符合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学生自我意识水平,能使学生更好地调节和培养自己的非智力因素,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刻苦学习;有助于学生确立适当的奋斗目标并且选择适当的方法去努力实现目标。因此,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能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乐学、会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树立学生生涯规划自我教育的终身学习理念,为一生幸福生活奠基
为学生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实质是面向未来的教育,让学生对自己未来有明确的目标、浓厚的兴趣和良好的心理准备;让学生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打好基础;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是什么,明天的我能做什么,今天的我该做什么,进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勤奋学习,追求卓越。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职业随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不断演变。每个人的职业生涯是持续发展的,需要终生学习,需要在高中阶段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引导让高中生明白不仅考大学需要好好学习,将来就业了也需要好好学习,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时机,学会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巨鲜婷, 冯小菊.普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全程化体系构建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 2017 (09) .
[2]潘金云, 赵妍.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的分析与思考——以中国医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教育, 2013 (13) .
[3] 李博飞.关于高职高专学生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 2016 (08) .
[4] 杨淑娇.网络时代下“90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创新研究——以高职高专医学生为例[J].商, 2016 (20) .
[5] 丁建红, 王波, 李璐, 等.综合职业能力对农村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与教育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 2017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