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特殊教育学校如何进行生活化小学语文教学

浅谈特殊教育学校如何进行生活化小学语文教学

作 者:朱兰英 (平和县开智学校,福建 漳州 363700)

 摘   要: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提倡教学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要联系生活。而且语文学科本身也是学生进行认识和了解社会重要的手段。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在身体和智力上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所以针对他们开展的语文教学就更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落实生活化的教学,这样才能帮助这类学生更好的认识和了解这个社会,有效的实现这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本文针对特殊教育学校如何落实生活化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
随着目前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系不断地完善,特殊教育学校特别是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而在特殊教育学校中落实生活化的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可以提升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水平,消除知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感,有效的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本文就目前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生活化教育落实现状进行分析,争取探索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提升教学质量。
一、特殊教育学校生活化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自从建国以来,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而且在1953年我国教育部还专门成立了盲聋哑人教育处。这个部门主要用来负责我国特殊儿童盲聋哑人学前教育还有义务教育工作。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的确经历了一些挫折,但是目前已经具备了扎实的发展基础。从目前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的生活化语文教学来看,增加了特殊儿童不同的教育类别,也逐渐的形成了特殊教育的教学体系,成立了一些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培训机构,编写了适用于特殊教育学生的教材,还开展了特殊教育教学教研工作。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快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我国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来支持和鼓励特殊教育事业。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一个事实就是目前我国适龄的特殊儿童没有入学的数量还是相对较多,而且每年新增的残疾特殊儿童也在逐渐的增加,在这里面智力残疾儿童所占的比例是相对较高的。所以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仍旧比较的艰巨。而特殊教育如何有效的落实生活化的小学语文教学仍然值得我们继续探索。
二、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生活化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模拟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毋庸置疑。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那么这就需要提升教学的趣味性,这样才能让这些特殊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对于特殊学生他们对于新鲜的事物有的时候存在着抵触性,不能很好的敞开自己的心扉,为了能让学生和知识之间的陌生感逐渐的消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模拟一些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可以融入一些他们熟悉的生活素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逐渐接受这些新的事物。比如在引导学生认识水果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把生活中学生接触的水果,比如香蕉还有菠萝这些带到课堂中。因为这些水果都是学生在生活中见过的,所以就会让他们感到安全,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在介绍香蕉和菠萝颜色的时候学生就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也可以很好地打开学生的心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除此以外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因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认知能力相对较差,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增添教学的趣味性,也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这样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特殊教育学校落实的生活化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和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全面的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好感,提升学习的效果。
(二)朗读中融入生活,培养学生朗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那么教师应该把朗读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课文的朗读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语言的运用和语文知识的积累,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能很好的升华学生的情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效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作者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讲解《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文本中提到的两只小狮子其中一只非常的勤劳,另外一只比较的懒惰,另外就是要能够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投入到朗读当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引导着学生把两只小狮子不同的声调语气读出来,在学生进行朗读的时候要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鼓励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体会到两只小动物的不同,教师可以成功的渗透价值观的教育,这样学生不仅仅学习了故事,还能认识到自己也应该做一位勤劳的人,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所以在特殊教育开展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注重落实朗读训练,把朗读训练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进一步落实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
(三)开展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走入社会环境
存在缺陷的学生和普通学生之间肯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也是不能轻易忽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力,所以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方式,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在学习《恐龙》这篇课文的时候,因为课文内容和学生生活相对比较的遥远,那么加上这些学生认知能力较差,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合作搜集和恐龙相关的图片资料,基本了解它们的信息,这样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另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融入到社会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比如学习了方向这个词语,但是很多学生并不理解到底什么是方向,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入到广场上去感受东南西北不同的建筑,让学生体会不同的方向,通过这样的实际融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和理解各种生活中的词汇,提升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结束语
总之,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教师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与理念,要充分了解这些学生的特点和基本的能力,制定符合其发展的教学方案,要善于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打开学生的心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为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促进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冯青山.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J].赤子,2016,(2).279.
[2]刘娜.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J].魅力中国,2015,(18).
[3]央珍.在特殊教育中如何上好语文课[J].读写算(教研版),2014,(19).378-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