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探讨

作 者:姚莉萍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集士港镇中心小学 315171

[摘   要]小学语文承载的内容十分丰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对语文学科内容的扩展。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科目,语文教学备受关注,而思想品教育在小学阶段也十分重要,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是可行的。如何把语文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效结合,本文将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思想品德教育;探讨

一、引言
小学教学阶段是小学生增加知识和智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对学生将来的人生道路选择有重要影响[1]。小学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的学科,学好语文学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语文课本中丰富的内容在增长学生的知识的同时也为学生灌输了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是如何渗入其中的呢?本文就其进行分析。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入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因
为什么选择在语文教学渗入思想品德教育是由语文学科特点而定的,本部分进行详细分析。
文道统一。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就是要把语文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统一与语文教学中,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观念[2]。文道统一原则的坚持是根据语文学科特点而定的,教师进行语文教学实际上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教学,任何知识都是在语言和文字的表达上进行传授的。思想的传播也是如此,如果离开了语言,思想也就无法继续传播发展。而语文学科中蕴涵的思想认识十分丰富,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也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阶段,也是学生开始接受思想教育的阶段。学校是育人的地方,而人的发展不是由他本身的知识水平决定的,而是由他的思想素质决定的。培养学生的德育体美就要从小学阶段开始着手。
  选择语文学科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因为语文学科中含有很多的优良传统和美德的文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这些文章内容的讲解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通过语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内容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学生也容易受到正面价值观的影响。
三、有效结合语文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
  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效的结合,要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
1、培养学生情感
  小学生情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效地把思想品德教育和语文教学结合就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教师可以选用一些优秀的作品有感情的进行朗读,或者选取一些和课程适应的影视资料让学生观看,从中感受文章中的情感。例如,根据夸父追日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坚持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坚持不懈的精神内涵。
2、在阅读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语文教学内容是有限的,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知识,要鼓励学生多渠道的获取资料,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关注生活。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对文意的讲解,通过文章重点词汇和句子的讲解,让学生品味其中含义,了解文章中心。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自主的表达自己的心声,相互启发以提高教育成效。
3、多媒体教学
为了不脱离语文教学,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结合课文特色。例如在《锄禾》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影视资料,播放农民播种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农民伯伯播种粮食的辛苦,倡导学生珍惜粮食,节约粮食。
4、典故教学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蕴涵很多教育理念。在这些历史中有着无数个典故,教师在教学时采用这些典故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理解其中内涵。司马光砸缸的典故启发学生遇到事情要冷静思考,不要慌张。愚公移山的典故告诉学生只要坚持下去,梦想就会成真。我国历史悠久,这些历史汇总藏着无数个故事,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典故渗入到教学中,让学生的思想品德层次不断提高。
5、文字训练
  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的融合。前面提高,语言文字是思想传播的载体,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小学语文课文中,文章内容都是由生动的语言文字表达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教会学生如何遣词造句,如何从句子和词语中品味文章的含义。通过学生身临其境的品味文章,思想教育的内容也潜移默化的渗入到学生的脑中。
6、在写作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通过语文写作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分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审题,写好作文的基础是审题。教师让学生写作前要让学生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明确自己的作文时写道理还是赞扬精神,让学生围绕主题准备作文开题。第二,材料选择,一篇生动的文章是通过真实的材料体现的。如果材料是胡编乱造,那么整篇作文也会显得生硬。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碰到的真实案例进行写作。第三,教师对作文的批改。以往的作文批改,学生都是处于被动的状态,因此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得到提高,写作水平也无法提高[3]。如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也会被激发。
四、 思考和结论
小学语文教学在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渗透的内容要符合实际,要善于引导学生品味文中含义,体会其中情境;其次,渗透的思想教育内容要符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小学生思维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于一些深奥的价值观、精神内涵等无法理解,学生的认识活动也只是依靠直观的形象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利用直观教材进行教学。最后,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语文教学的结合要恰到好处,教师不能盲目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不能完全把思想教育作为课堂的全部内容,避免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人的思想品德素质是决定人格的主要因素。而思想品德教育要从小开始。小学生情感很单纯,也很容易受到影响,因此教师要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心理状态。小学语文学习是学生学习思想品德,提升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师作为教学的指导者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保证学生学习和思想品德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苏志刚.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J]. 中小学电教(下),2011,02:57.
[2]郑少颜. 试析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2(05)
[3]支玉德. 对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思考[J]. 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