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对策分析

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对策分析

作 者:孙华伟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城乡环境卫生事务中心 277300)

 摘   要:通过分析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各种处理方式的现状和优缺点,对比国外先进的处理方式,提出了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各种处理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包括处理技术落后,处理率低;垃圾的组分复杂,区域差异大等,强调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从而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再生资源利用
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强化日常运行管理,确保生活垃圾得到严格分类收集、转运,最大程度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降低垃圾转运处理成本。积极开放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市场,建立市场化运作体系,实行项目化运作,鼓励引进、培育实力强、信誉好、专业化的市场主体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高资源化循环利用水平。
一、生活垃圾分类
生活垃圾分类类别,按照“4+2”的分类法,采用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分法或干垃圾和湿垃圾二分法。
(一)餐厨垃圾
指个人、家庭、单位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易腐垃圾,主要包括:家庭、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产生的蔬菜瓜果垃圾、蛋壳、腐肉、烂菜、畜禽产品内脏以及相关单位食堂、宾馆、饭店、酒店等餐饮单位产生的餐厨垃圾。
(二)有害垃圾 
指含有可能对自然环境或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或直接危害的废弃物,主要包括:过期药品、废弃日用化学产品、废电池、废弃电子产品、含汞、铅等重金属元素废弃物、废荧光灯管、废胶片及废相纸、废油漆、废溶剂及其包装物、消毒剂、杀虫剂及其包装物等。
(三)可回收物
指适宜资源再利用和回收循环使用的废弃物,主要包括橡胶、纸类、金属、玻璃、纺织物、塑料等。
(四)其他垃圾 
除前三种之外的垃圾。
二、生活垃圾分类问题
(一)公民垃圾分类意识不强,居民作为生活垃圾产生者和分类具体的实施者,存在着怕麻烦的思想,不愿参与
一方面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居民不了解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政策,在投放过程中并没有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另一方面,即使部分居民知道要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但是,由于不能正确区分垃圾种类,造成垃圾的错误投放。
(二)终端处理设施的问题
目前很多城市没有或缺少生活垃圾填埋场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更缺乏餐厨废弃物处置。家居废弃物(如塑料、旧沙发等)、工业垃圾的处理场的缺乏,使分类出来的家居和工业垃圾无处倾倒,最终大多都混入生活垃圾中。同时,也因缺乏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导致建筑垃圾被渣土车随意拉走倾倒。
(三)人力物力资源缺失
在执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进程中,存在着人力物力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如分类垃圾桶和清运车辆的配置不合理,影响了垃圾处理进程。清洁队伍人员配备系统不够科学,职责分配不清,导致垃圾分类回收工作举步维艰。
(四)执行主体权责不明,执行力度差
由于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政出多头”的现象,导致地方和基层各部门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相互推责,执行力受到了巨大影响。并且执行部门对垃圾粗放处理的居民和企业仅能进行警告和提醒,对垃圾分类回收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企业和个人缺乏有效的处罚手段,这些都导致政府执行效率较低。
(五)垃圾分类资金保障不足
生活垃圾分类和管理过程中需要大量收集容器、配备专门的收运车辆、购置专门的分类垃圾处置设施,以及制定对各试点单位和小区的补贴奖励方案,都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
三、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一)县(区)、乡镇生活垃圾分类方面
一是要以源头减量和集中收运为目标,减少和清除存量垃圾,优先治理重点区域存量生活垃圾,积极清理堆放的建筑垃圾等。二是投放分类垃圾桶并设试点大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设立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站,增设督导员,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垃圾分类。三是积极整合规范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站点,推动升级改造并形成体系,逐步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治理率。四是要结合县(区)生活垃圾成分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垃圾分类方案,制定县(区)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完善源头减量措施,建立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加大宣传力度,探索奖励机制,鼓励群众自觉自愿对垃圾进行分类。五是餐厨垃圾由专业机构负责收运或与农业废弃物协同处置;可回收垃圾由垃圾分类车辆负责收运;渣土建筑垃圾就地填埋;其他垃圾经移动式压缩转运车厢转运处理。
(二)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方面
一是围绕垃圾处置“精细化、产业化”目标,提档升级餐厨垃圾处理中心、生活垃圾分拣中心、有机肥来料中心、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园林垃圾处理中心、污泥处理中心、渗滤液处理中心、大件垃圾回收处理中心等终端分类处置设施。二是制定并实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规划和建设,推动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相衔接,促进生活垃圾中可回收部分的收集利用;回收利用废弃纺织品、废弃电子电器、废旧轮胎。三是配备完善单位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统一采购垃圾分类收集桶,新建收集房,喷涂统一标识;结合餐厨垃圾和农业废弃物协同处置项目,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四是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利用建筑垃圾生产新型环保再生砖、再生骨料、堆山造景等,有效实现建筑垃圾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做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五是将生活垃圾填埋场分区作业,一部分用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一部分用于生物电厂的废弃物制成生物灰渣混凝土方块,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打造出“移动森林”,延长填埋场的使用年限,使垃圾变废为宝,实现二次利用真正实现垃圾分类处置闭环运行。
四、结语
分类投放的准确率直接关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成败,必须明确分类标准、配置分类设施,建立政府、社区(村)、单位(企业)和居民“四位一体”协同机制,真正落实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制度。
参考文献
[1]盛奎川,林福呈,闵航.城镇生活垃圾综合处置系统及关键的研究进展[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5,31(2):125-130.
[2]吴克明,曹建保.生活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分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31(3):20-22.
作者简介
孙华伟,男,1986年1月出生,工作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城乡环境卫生事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