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沟通策略在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沟通策略在教学中的运用

作 者:陈 珊 (龙岗区吉祥小学,广东 518100)

 进入学校工作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但担任班主任仅仅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可以说还是新手上路,手忙脚乱。但是,在这几个月的班级管理中,我渐渐的积累了各方面的经验及技巧,如沟通方面的、组织活动方面的、文化布置方面的等等。下面我就沟通方面,总结一下一些好的策略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并与大家分享一些我们班上发生的案例。

沟通需要及时。记得刚开学时,我们班有个特别爱哭的男生,几乎每个星期总要哭那么几次,每次他在哭的时候根本没办法和他好好沟通,问他什么问题也只是哭着带过,同学告诉我他是和别的同学闹矛盾了,我检查一下他没受什么伤,最后只好无奈的拍拍他的肩,安慰他没事的。第二天找他过来办公室谈谈,他又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笑着告诉我:“没事啦。”但孩子这样经常哭,怎么会没事呢?很快,我意识到我应该在孩子情绪不妥时及时和他沟通,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沟通,马上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不久后的一天,这位男同学又哇哇大哭起来,这次我除了马上安抚他的情绪,还把他留在了办公室。我耐心的等他平复,并不断地安慰他:发生什么事了?老师愿意听你说,老师愿意帮你解决。过了好一会儿,孩子终于断断续续,用一些不完整的句子说明了他哭的原因。事情是这样的:这个男生平时不够注意自己红领巾、校卡的整洁,总是用嘴巴去咬,同学们总是就这件事去笑他,一笑他他就哭,几个比较调皮的孩子更爱逗他了,对他说:“你最脏了,最爱哭了,像个女孩子一样。”这个男同学一听,又气又急,无计可施,只好一边否认一边哭。久而久之,同学们和他的这种玩闹就像一个恶性循环一样,一直走不出这个怪圈。于是我找来这位同学的妈妈,我们两一起安慰他,和他分析:同学们笑你是因为你爱哭,但如果你以后遇到事情不是哭而是把它告诉老师或妈妈,不哭了,他们是不是就不笑你了?同学们嘲笑你不讲卫生,你以后讲卫生,嘴里不乱塞东西,同学们是不是就没什么可嘲笑你了?最重要的一点:你是男孩子,遇到任何事情,不能只想到哭,哭鼻子代表你是脆弱的人,坚强的人是不容易哭的。经过这一点点的分析与开导,他似乎懂了一些,点点头,说以后不会随便哭了。后来我也利用班会课的时间,教育孩子们要相互有爱、相互尊重。那次谈话以后,他哭的频率确实少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向我报告谁又踢到他了、拿他东西了、笑他了,虽然还是不会自己解决这些问题,但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不是吗?那次沟通也算是颇有成效了不是吗?起码孩子通过那次的沟通,懂得了:哭,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如果不是在孩子出现情绪问题的时候及时沟通,也许永远无法了解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也就无法形成一次成功的沟通,解决孩子的心结了。因此,通过这件事,我认为不管处理什么问题,对象是谁,都有注意沟通的及时性。
沟通需要同理心。如果没有同理心,沟通无法真正达成,如果有,只能说是一次低效的沟通。为什么这样说?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件发生在我们班的一件事情来说明这个观点吧。就在上两周的一个上午,我们班的夏同学突然在下课时哭着和我说:“老师,我的头撞到了,好晕。”我马上检查了一下,没有外伤,并且马上叫他去校医室检查一下。后来从校医室回来,他告诉我校医说没什么大碍,我告诉他先去上课,如果还晕的话就来办公室打电话通知家长,并去医院检查。在此期间,我也调查了夏同学受伤的原因。原来是他在下课时非要拉着另一个同学玩“龙卷风”游戏(就是两人牵着手转圈),那同学不愿意玩,把手放开,于是夏同学就因为惯性甩出去了,头撞到了栏杆上。在这件事上发生之前,我已在班上警告学生不能玩此类危险的游戏,夏同学受伤两个人都有责任,并且夏同学责任更大。后来夏同学通知了他爸爸,他爸爸来到学校后,恰巧我在上课,这位家长在没有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前,就急着找老师问责,态度非常的不好,下课后我回到办公室,这位夏同学的爸爸连招呼都没打,直接问:“怎么回事?该怎么处理。”当时我看他这样的态度,根本不能好好沟通,就让一个事情发生全程都看到的同学来说明,后来我还问要不要记下那位同学家长的电话,他命令式的说:发到我手机上吧!至此,沟通无果。就因为这次这么不愉快的沟通,整个办公室的老师都认为怎么会遇到这样的家长,难道孩子课间打闹、碰撞时老师可控制的?出了事全怪到老师头上?你们的家庭教育确实到位了?后来,夏同学得家长意识到自己在沟通上并没有站在老师的角度上,太过于紧张自己的孩子。态度和善了许多,并接受了我让他们报意外保险的建议,准备材料寄去相关部门申报。我想:他们确实体谅我了。我也反思自己,可能家长认为孩子既然都头晕了,我没有专门安排一个人看着他,专门的地方给他休息。如果我当时有这份同理心,我会让夏同学在我的办公室休息,直到他的父母过来带他检查。如果当时沟通时我有同理心,我就会理解他是紧张孩子,而不因为他的态度、语气而那么生气。如果不是家长后来理解了我的工作,或许要学校安全办出面才可解决;如果不是我理解家长的心态、也许我还是带有一丝“敌意”地与他们的沟通,以后遇到类似的事也无法和家长形成良好的沟通,可见,同理心在沟通里有多重要!
沟通需要多方位。在日常工作中,除了与孩子打交道,还需要多方位、全方位的与科任老师、家长、同学进行沟通,以便更全面的了解孩子。就拿我们班的詹同学来说,在我刚接手班级时,她非常主动积极的要担任小班干部,在接下来的几天管理中,我都认为她是非常合适的人选。直到有一天,有几位同学不听她的提醒安静阅读,仍然在交头接耳,她竟然直接拿起了粉笔刷,扔向了那两位同学!幸运的是没有丢中,同学并无大碍。目睹这一幕的我马上把她叫到教室外,问道:“这是怎么回事?怎么拿起了粉笔刷?”她似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小声又仍然带点生气的口吻说:“他们不听我的,我得提醒他们。”从和孩子本人的沟通中,我了解到她是一个想管理好班级的班干部,只是用了错误的方法,也许这只是偶然的一次,当她意识到错误时,也不会再犯了。但是下班后,我又转念一想,这背后会不会有别的原因呢?平时完全看不出孩子有这样暴怒的一面呀!我又给孩子家长打了个电话。果不其然,詹妈妈听到事情的经过后并没有流露出震惊、吃惊的语气。原来,孩子生活在离异家庭,父爱的缺失令她特别的叛逆、情绪起伏也特别大,在家生气了就很爱摔东西。有了这一层了解,我开始试着每天和詹同学聊聊天,想让她解开心结、打开心扉、用正确的方法处理自己的情绪......如果没有和孩子妈妈的那一通电话、那一次沟通,也许我永远都不会知道背后的故事。
沟通对于教师来说,是必修的课题,以上所说的沟通策略给我的日常工作甚至是生活中带来许多便利,我要善于积累与总结并运用到每一次沟通当中。此外,在班级管理,教育教学工作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新教师们来说更是一个又一个的挑战,不过,只要我们不断积累平时总结出来的策略,把他们适当归类总结到自己的知识宝库中,我相信,我们能做好!能做得更好!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