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的认知误差

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的认知误差

作 者:吴善家 朱宇宁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2)

[摘   要] 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部分地区或学校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走在里前沿并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模式。在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了生搬硬套一种教学模式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的认知误差分析,为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建设和课改的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字] 杜郎口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 教学理念

新课改自 2001 年至今,已走过13年的历程,从2004年在个别省份试点,到2010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对这十余年的新课改而言,可谓风风雨雨,充满争鸣,学术界、教育工作者、管理教育的政府机构及一线教师都对新课改有着自己的认知。就各地的新课改实施情况而言,较早实施新课改的地区走在了改革的前沿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一、杜郎口教学模式
  杜郎口中学地处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东部、与德州齐河县相邻,是一所偏僻的农村中学。学校占地73亩,杜郎口中学始建于1968年11月,1991年l月迁入新校,占地面积46669平方米,建筑面积10863平方米。杜郎口中学是最早进行新课改的中学之一。在改革的进程中,杜郎口中学不仅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形成了“杜郎口教学模式”。
  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从1998年开始,真正开始走进学术界和教育界的视野是从2005年开始。从2005年许爱红、刘延梅、刘吉林在《当代教育科学》《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解读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一文至今,期刊网上介绍研究杜郎口教学改革的文章达到987篇之多。以杜郎口中学课改或教学模式为研究主题的硕士论文就有8篇。这可以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
  随着杜郎口课改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杜郎口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刻的总结。杜郎口教学模式是杜郎口中学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既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的途径,又能提高升学率的一种新型模式。杜郎口教学模式又被称之为“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之所以被称为“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是因为这一模式有三大特点、三大模块和课堂展示六环节构成。基于课堂时间分配杜郎口教学模式有被称为“10+35”模式,具体来讲就是“10+35”,即教师讲解少于 10 分钟,而学生活动大于 35 分钟,甚至是“0+45”模式,也就是课堂上教师基本不讲,课堂的主体完全是学生,意味着教师角色从根本上得到转变。
  杜郎口中学课改实施之后,杜郎口中学的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升学率文具全县前三。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的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政府行政命令的推动推广杜郎口模式的现象。部分教育专家更是以推广杜郎口教学模式为己任。一著名教育专家在为地方做新课改讲座,甚至扬言教师上课讲课超过十分钟是没有职业道德的表现。这种情况可以说是独此一份。
  二、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育理念
  2.1 教学模式
  模式(mode)本义是指事物的标准样式,是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论,Alexander认为每个模式都描述了一个在我们的环境中不断出现的问题,然后描述了该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核心。基于这种认识,通过模式我们可以解决类似的问题。
  教学模式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学模式一种相对比较固化的标注样式。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杜郎口教学模式的“三三六”和“10+35”中可以看出来。
  2.2教学理念
  理念一词最先由柏拉图提出,是一个哲学术语。它是人类在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思想、观念、概念与法则。它具有间接性、深刻性和概括性等特征。
  关于教学理念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定义。孙亚玲认为:“教学理念就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 孙亚玲.傅淳.教学理念辨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36.4.]。刘霞认为:“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之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 刘霞.课堂教学理念的发展及实践特征[J]湖南教育(教育综合).2009. 6.]。教学理念是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它是教学活动最为深层次的东西。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念的表现和实践形式,教学理念则为教学模式提供理论支撑。以杜郎口中学为例,其教学理念是快乐学习,幸福成长,这一教学理念正好为其“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提供了理论指导。
  2.3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思维活动及文化积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教育价值取向与追求,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教育认识、理想的观念体系。[ 蔡明兰.理念·教育理念·新课改理念[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4.]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相比,教育理念是更深层的更高级的价值观念体系。
  新课改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基础的,其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而杜郎口中学正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为其教育理念的。
三、急速课改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的认知偏差
  随着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尤其是在一部分地区走在新课改前列并取得骄人成绩的背景下,部分地区和学校由于开始课改的时间晚,使得它们急于开展自身的课程改革建设。为了更好的更快的进行课改,它们往往采取的向课改先进的学校学习。这种学习确实是加速自身课改的一个重要方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杜郎口教学模式的推广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但是学习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生搬硬套、盲目模仿的问题。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能够明晰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区别,盲目的将这二者等同起来,没有能够深刻的理解新课改的理念。
  我们以山西南部一县城中学的学习杜郎口模式为例。该中学中学现有教学班50多个,在校生3000余人,是该县城历史为最悠久的一所高级中学。该校一直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成绩居全市中下水平。自2008年山西开始实施新课改以来,该校也积极的融入到新课改当中。2010年,在县教育局的组织下,该校领导到杜郎口中学学习,并积极在该校推行杜郎口模式。在学习杜郎口模式的过程中,一再压缩老师的讲课时间,部分班级还采用了杜郎口教室布置模式。但是这种学习可谓无果而终,最后又回归到传统的教学当中。究其原因就在该校只是学习了杜郎口模式的表征,而没有学习其教学理念。
类似这种情况不在少数,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理念的形式,是为教育服务的。如果我们在课改中单纯的以是否采用了某种教学模式作为衡量新课改的标准无疑是十分荒唐的。
四、应对策略
  课改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课改的过程中,并不是说教材改了,教学方法改了亦或是教学模式改了,新课改就算是成功了。真正决定了课改成败的是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育理念的实施。所以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深入学习课改的理念。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教师讲课时间的长短并不能作为评判一节课堂的优劣。评判一节课的好坏应该以学生是否得到了发展为标准。课改本质强调的是人的发展,这其中固然以学生为根本,但是也不应该忽视教师的发展。教师发展并不是知识的自我更新,而是让教师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找到自身的存在感。而这一点也是很多学校在课改中多缺少的。这一点在一些县城中学中尤为明显。
  以绩效工资为例,绩效工资的出现本身督促教师的手段,也是促进新课改实施的一个有力工具。在部分学校实施绩效的过程中,却并没有收到这种效果。原因其绩效没有建立在奖惩的基础上,而是以惩处为标准,只有惩罚而没有奖励。具体实施就是暂时扣除教师的部分工资不发,等到学期结束对老师做出评定,根据评定的等级,对已扣除的工资进行发放。并将评定等级不好的教师的工资作为奖励发放给评定等级好的教师。且不说很多学校在等级评定没有制定明确的量化标准和没有严格的监督机制。但就这种以经济手段刺激教师竞争的带有浓厚市场气味的方式就是违背基础教育的人文理念的。
  在人文主义思潮大兴的今天,将优胜劣汰的竞争模式引入到基础教育之中应该慎之又慎。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本身就是不能带有功利的性的。而优胜劣汰的竞争模式往往会使得教学带有很强的功利性。这一点在经济保证不充足中学更为显著。它往往会产生这样的消极后果:(1)、教师之间的恶性竞争,并将这种竞争带入到自己的教学当中;(2)教师消极怠工,对学校乃至自身教学工作产生懈怠乃至厌恶情绪。课改的实施为学校发展拓宽了死路,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但是有点始终是要坚持的,基础教育要对学生的发展负责,而不是仅仅对一种政策或者措施负责。将竞争机制引入教学管理之中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是要注意把握好度,要避免因恶性竞争而波及学生的培养的消极影响。
  其次,构建符合自身需要的教学模式。以一个教学模式来统一新课改本身就是违背新课改理念的。标准的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教师的发展。在构建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借鉴和学习是难免的,也是必要的,但是一定要杜绝生搬硬套。同时在构建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这一点也是在一些县城中学所缺乏的。
  再次,要遵循教育改革的规律。“就新课改理念本身而言, 确实存在理想超前和片面偏颇的事实”。[ 纪德奎.新课改十年:证明与反思——兼论新课改如何穿新鞋走出老路[J]课程·教材·教法.2011.03.]在构建教学模式和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遵循教育改革的规律,不能因为起步晚就急于模仿照搬,也不不能顾虑考试成绩而止步不前,走上穿新鞋走老路的道路。在课改的过程,不能因为急于改革就提出、推广一些激进的手段和措施。我要考虑到,如果这些错失存在问题,会对学生产生的消极乃至破坏性影响,远不是一个人,一群人所能承担的。所以,课改循序渐进,要坚决抵制激进的课改言论和措施,要坚持平稳的发展与改进。
  课改是一个长期的工程,要想真正的进行课改,就必须要理清相关概念,消除认知误差。只有这样才能深刻的把握新课改的理念、思想,才能真正的发挥教育的作用,达到教化育人的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全国合作教学研究中心.走向自主-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解读[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6.
[2] 孙亚玲.傅淳.教学理念辨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36.
[3] 刘霞.课堂教学理念的发展及实践特征[J]湖南教育(教育综合).2009.6.
[4] 蔡明兰.理念·教育理念·新课改理念[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4.
[5] 郭华.新课改与穿新鞋走老路[J]课程·教材·教法.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