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培养

作 者:蓝祥秀 (深圳市宝安区坪洲小学 518100)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小学语文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素质教育呼唤越来越强烈。但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以及受中、高考体制的影响,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得到推广,但仍存在问题,深入研究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践行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一、引言
在2001年7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深刻提出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即用教育手段对人的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给予积极的影响,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各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多元结构
素质教育下语文教学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专业素质教育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叶圣陶说:“语文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践课,听、说、读、写并重,不可偏废。”因此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多听录音,学习普通话的标准读音;让其上讲台演讲,培养演说的口才能力;让其学生模仿录音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学习读的技巧,领悟文中的奥妙;让学生多写日记,周记,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综合素质教育
语文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小学语文知识广博,学生在会听,会说,会读,会写的基础上,还应该懂得如何去鉴赏一篇文章,包括文章的体裁,语言的艺术及蕴含的思想情感,发现文章文质兼美,拥有自己独特的感悟,提高审美能力;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会发现美,感悟美。
综合素质体现一个人的整体能力,体现一个人的思想涵养,因此综合素质教育对学生的成长特别重要。培养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劳动、生活、健身和审美是语文素质教育的又一重要内容。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多元建构
小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多样性的。 
(一)教学目的的丰富性
2000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及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更进一步指出语文教学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及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素质教育响应教育部的号召,根据学生的发展的实际需要,着眼于培养学生文学素养,语文知识能力及其学习能力等等。
(二)师生关系的互动性
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不再以老师为中心,老师只是知识的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打破过去“以老师为中心”的僵局,更注重师生关系的互动性。
在课堂上,老师尊重学生,建立互助、合作、信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如讲《最后一课》时,可以假设当时就是最后一次上中文课,让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表见解,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激发与张扬,产生对国语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让学生互改作文,老师可以把自己写的作文拿出来与学生分享,互相借鉴。开展学习交流心得,征求学生意见,看看如何上课才适合诸多的学生,才更加有趣,更加丰富。
以学生为主体,还应重视学生的感受能力及接受能力,情感与反应。《谈生命》这篇文章,生命本来就是一个深奥沉重的话题,小学生对生命并没有深刻的见解,那么老师应该让学生从文章的比喻句去寻找关于描写生命的句子。老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正确引导学生。“在教育中,如何善用惩罚,使惩罚消除了消极地制止学生的不当行为之外,更能积极地产生负化作用,从而培养良好的行为。”[3] 
(三)教学方法的多元性
首先是启发式教学。 “现代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教,不在于全部讲授,而在于相机诱导。”[4]如学习曹操的名篇《短歌行》时,可采用情境导入法,由《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导入课文,使学生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接着采用设疑法及朗读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押韵的韵律美的敏感性,再运用讨论质疑法,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解决疑难问题,老师只作点拨引导,那么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找回自信,表现自我,对课文进行层层剖析,达到共同目的。
其次是情感熏陶教学法。如学生学习《伤仲永》时,听说五岁的仲永“未尝识书具”便能够“指物作诗立就”,肯定羡慕得不得了,但是,“父利其然,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到最后,却“泯然众人矣”,老师逐步引导学生,明白学习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后天的勤奋永远是最重要的,懂得“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
四、结论
小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然而素质教育仍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我们应引导学生走进作品中作家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感受自然美、生活美与情美,培养学生思想情操与修养,提高人生境界。
参考文献
[1]崔相录.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188
[2]阎立钦.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育研究[M].1999.
[3]泛珠三角地区九所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现代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127
[4]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11.
[5] [6]韦志成.语文课程教育学[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6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