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支教半年对两地课堂教学之浅见

支教半年对两地课堂教学之浅见

作 者:张晓飞 (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文山中学,山东 261300)

 摘   要:支教不仅是一个帮助当地缓解教育压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体验不同地区教育差别、锻炼和提升自己工作能力的重要机会。在实际的支教工作中,教师不仅要考虑当地学校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状况,还应该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以灵活的教学方式发挥教师支教对学生学情学况的促进作用。笔者借过去半年在菏泽支教的经验和对两地课堂教学的实际体验,对两地课堂教学差别和教学方法的实际运用做出了具体思考。

关键词:支教;两地课堂;教学方法
2018年8月底,我从潍坊来到菏泽市支教,过来支教之前,我主要是用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刚给这儿的孩子们上课时,感觉组织小组讨论有些困难,完不成教学任务,就改用启发式教学。期中考试之后,感觉孩子们已经初步适应了初中的学习,就逐渐地改用合作探究式来组织教学了。
初来定陶二实中的几个周,就感觉这所学校校风很正,我有机会听了不少优秀的公开课,感觉二实中的课堂教学应该能体现定陶区课堂教学的优点。我也对潍坊和定陶的课堂教学做了比较,总起来说,两地的教学理念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方式方法上略有差别,潍坊的课堂教学以合作探究为主,启发式为辅;定陶的课堂教学以启发式为主,合作探究为辅。当然定陶的老师也有主要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的,比如陈秀芳主任。
后来定陶区组织教学能手评选,学校组织预选,我听了五节课,比较全面地了解了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感觉讲课的几位老师教学理念先进,专业水平高,基本功扎实,教学方法灵活,课堂上能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学习效果理想。学校从中选出了三位老师参加区里的教学能手评选,都获得了第一名。这几位骨干教师运用的主要是启发式教学,用得得心应手,能有效地引领学生学习。比如晁春敬主任讲的《等边三角形》,重点突出,思路清楚,善于启发,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热情很高,有个孩子上讲台给同学们讲题,讲得很好。晁主任讲课语速比较快,但学生都能跟得上,这说明她启发学生的水平是很高的,这样的课堂其实也不逊色于合作探究式教学。程彦容老师讲的《记承天寺夜游》,主要用启发式教学,还结合着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着学生透彻地分析了课文和作者苏轼,课堂容量比较大。
期中考试之后,学校里组织校级优质课评选,我又听了八位年轻语文老师的课,这些年轻老师也是以启发式为主进行教学的,但我在评课时没有提到合作探究式教学,因为我自己当时才开始改用这种方法,之前讲公开课,用的主要也是启发式教学,讨论得不多。
我从教二十六年多了,课堂教学方法也一直在不断地做着调整。刚刚大学毕业时,就学习魏书生的小组讨论法,上课之前把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再进行分析。那时潍坊市提倡用小组讨论法教学,也有些老师以启发式为主,结合小组讨论来教学,遇到难理解的问题就组织学生讨论一下,和二实中的老师们现在采用的教学方法差不多。
到了文山中学之后,学校要求老师尽量少讲,遇到学生讨论了还不会的问题,就再启发,老师尽量别替代学生分析问题。一开始这么做的时候,站在讲台上干着急,老师几句话就能说明白的问题,非得让学生反复讨论,但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感觉学生的能力确实提高得比较快。坚持了几年之后,感觉教学变成了一件比较轻松的事情,只是在刚接到新的班级时,需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引导、组织和训练。我个人认为,合作探究式教学要求老师尽量少讲,但也不是讲得越少越好,而要把学生没完全理解的问题讲明白,并且在学生水平的基础上提高。
二实中的陈秀芳大姐,合作探究的方法用得很熟练,她当着初一的级部主任、一班的班主任,还教着两个班的语文,自己都说有时忙得备不出课来,但她的教学成绩突出,我觉得这主要是得益于她的教学方法。刚开学那几个周,学校里聘任秀芳大姐和我给年轻老师当师傅,我们二人各讲了一节示范课,讲的都是《秋天的怀念》,教学方法差不多,她的课堂讨论得更充分一些;教学最后一个环节,都联系了实际,她是指导学生写作,我是引导学生孝敬父母。评课时,秀芳大姐很中肯的指出了我们二人的不足之处,我是课堂内容设计得有点多;她觉得自己的课上应该让学生听听音频或视频的范读,这样朗读效果就更好了。我细想了想,秀芳大姐这节课,如果整合成朗读、讨论、课堂分析、拓展四个环节,就是潍坊前几年所推行的课改模式了。我觉得模式也可以看成个大体思路,教学不必拘泥于固定的模式,教无定法嘛。秀芳大姐在教学上给我们的建议是:多读,充分讨论,抓住重点段落分析文章。这可谓是语文教学的金点子。
结束语
各地教学思路的形成都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学生的基础、习惯,考试命题方式,教学传统,等等。既然秀芳大姐能熟练地运用合作探究式教学,并且成绩突出,那么其他老师也可以借鉴一下,我们的教学就是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进步的。
参考文献
[1]郭赛花.无悔的选择——支教工作总结[J].散文百家(下),2019,(3):6
[2]岳海滨.教师支教工作实践探究[J].文学教育(下),2018,(1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