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家访之花 何日再绚烂

家访之花 何日再绚烂

作 者:陈建芬 丁益燕 (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实验中学,浙江 乐清 325608)

 摘   要:重提家访是对当今社会生活教育现状的反思。当前教育存在家访观念薄弱实效存在偏差等问题,而教育专家一直坚持家访的积极作用。——重提家访不是怀旧,而是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它见证了乐清教育时代的变迁:“教育集资”唤醒家访的温度度,“民办教育”催生家访的热度。适当契机家访助力学生成长:一方面引起家长重视,取得教育良机;另一方面唤醒学生认识促使自我成长。但是家访之花必须倾心浇灌方得绽放。要收集资料,认真准备,热情走访;同时讲究技巧,激励语言,才能暖彻心扉;还要详细记录,累积经验,期待提升。“人常见面才会亲”,携手家访之路,风雨兼程。而生也有涯,而教育也无涯。家访之花必然再度绚烂绽放。

关键词:教育问题;“怀旧”; 家访热度;教育无涯
引言
信息时代,何须家访?为评审“德育示范”学校,学校规定每位班主任每学期必须有四张家访的照片。在全班45个孩子中挑选最近的学生悠然前去“拍照”家访。重提家访似乎是“怀旧”了。许多学校和老师重审家访的要求,并在数量上规定。受到主流社会的关注,褒贬不一。其实家访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不是现代教育的怀旧,而是人们对当今社会生活的反思。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复杂,以至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充分说明了家访的作用。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家访观念薄弱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后陶云认为:“过去教师家访较多,主要是因为家长为了生计到处奔波,教育意识薄弱,没有时间顾及孩子,那时候是老师主动关注、了解学生,向家长灌输教育理念。而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程度已经远远超过教师,教育意识也相当成熟,家长们已经等不及老师联系他们了,转而主动地联系老师,所以,教师家访就逐渐变成了家长探访教师。
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班主任和各科老师作为教师调查对象。发放教师问卷50份,家长问卷100份,学生问卷70份。通过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调查发现家长和学校沟通的方式(多选)是:1.家长会(95%);2.家长教师孩子三方面谈(15%);3.电话联系(70%);4家长访问学校(48%);5.平时接送孩子交流70%):6教师家访(5%)。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校的家访工作从组织宣传到落实都比较薄弱。 
(二)实效存在偏差
在问卷中,发现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主题多数为成绩。80%的家长和教师对于孩子成绩的关注是第一位的,在学生表现出色时与家长联系的占25%,总是在学生表现不好时和家长联系的占90%。多数孩子对于教师家访带有消极情绪,可以看出在家访中,话题往往在成绩和孩子在校表现不佳等负面反馈中,教师解决不了的矛盾推给家长,希望家长能对孩子进行制约。家长如何教育子女,取决于家长个人的文化素养、教育能力,而家长的水平参差不齐,教育效果差别也很大。久而久之,不仅孩子对家访沟通产生抵触情绪,家长也会对这样的家访产生不满。
(三)教育专家的态度
目前,在国外多见的“家长研讨会”“家长教师联合会”“家长支援小组”等方式在我国家校联系方式中几乎没有,现有的家校联系方式也较单一。故家访,是老师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与家长交换意见,为家长提供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一种常见的、有效的方式。所以教育专家依然对家访持肯定态度。“新形势下我们依然要提倡家访。”陶云说,“众所周知,老师理解学生是教好书的前提条件,而对学生的了解,不仅局限于学生在学校里的表现,还包括学生的社会化表现。家庭最接近社会,如果要了解社会中的学生,就必须通过家访,家访依然是了解学生最有效的途径。”年届五旬的云南省华坪县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曾获得“全国师德标兵”荣誉称号。用她自己的话说,几十年的从教生涯,是用一次次家访串接起来的。重提家访不是怀旧,而是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契机家访助力学生成长。
(一)引起家长重视取得教育良机
林X,家中独子,上有三姐。在农村备受宠爱。故任性,调皮,爱玩闹,但聪明记忆好,思维优秀。父母希望借他人之手助力孩子成长。留心观察,暗地里寻找教育的最佳契机。
正逢与同学发生矛盾,竟在教室里挥棍逐人。在笔者进行拦截后,没想到他居然高举棍子,面目狰狞地向我挥来。在自我保护条件反射下推了他一把,他歪歪斜斜地向后倒下。紧闭双眼,手托着后脑勺,在教室里大叫:“老师打我,老师打人了。我头疼——”虽是无意但毕竟有责,于是赶紧准备送他去医院。手忙脚乱之际,他居然悄悄地睁开眼,看了我一下。`这不经意的举动让我明白,他在撒泼。我冷静下来,据实情判断:没伤着他。心中了然一计。
安顿全班学生自修,静静地收拾他书包,再扶起地上的他,斩钉截铁地说:“送你去医院,再送你回家。”一说回家,他消停了。我也明白了他的症结所在。就这样连拖带拽,“连哄带骗”地带他去他家家访了。
在家访中我陈恳的叙述原委,征求家长的意见。很快与家长达成共识,让他反省改正缺点,不可玩闹任性。为了争取教育的契机,让他停课反思,顺势引导。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抓住了合适的机会,林某渐渐安静。这次的事件几乎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以真诚平等的态度家访,促使家长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也促使家长冷静分析,对症下药。
(二)唤醒学生认识促使自我成长
家访工作,最在意是学生,最有触动的是学生,最惦记的还是学生。家访是改变学生成长的最恰当的方式之一。传统观念认为家访是针对问题学生而采取的一种补救行为。孩子问题时,把责任推给家长,作为家长是无奈的。因此害怕家访,家访的后果就是老师会和家长联合对付他。因此大多数学生不情愿教师到他们家里来,家访也因此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反之学生成绩好,表现优秀的学生也应该家访。他们内心也有困惑的时候。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善于关注学生内心的变化,善于挖掘变化的根源,寻找方法找到正确解决的出路。家访不是随意走访,而应该有目的性。如:掌握家庭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有关情况,征求家长对班级工作的意见等。此外,在家访中,我们更应该重视与家长共同研究、讨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当然也打破“有事才家访”的观念,把家访工作面向全体学生,并把它经常化、持续化。
三、倾心浇灌家访之花方得绽放。
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人常见面才会亲”,在QQ,手机,微信强大的今天,教师如何更好地走进学生内心,走进家长的内心?没有人知道春风的颜色,它却吹绿了神州;没有人知道教育的发生,但却让人生扬帆起航;没有人知道家访的力量,却滋润了家长的心田。每个人都有期望得到别人认可的心理需求,班主任在家访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并做好记录,即使对于成绩差的学生的家长,也不要过于强调他的不足,而是肯定他的亮点。这样,学生就感觉到了教师对他的尊重,他那强烈的自尊心被老师重视以后,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就重新树立起来。这样,也能够打开教育好孩子的绿色通道。
参考文献
[1]白圣波.新时期关于教师家访的思考.[J].现代职业育.2017(09):172-173
[2] 展立宝 张桂荣.班主任工作的甜、酸、苦、辣 [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