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多维分析与教学建议
作 者:钱晓健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江苏 215000)
大
中
小
摘 要:不断改革的新课标,对小学数学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基础的,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学生的思维获得是从提问开始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方式,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提问,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思考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引言
课堂提问,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向学生提出问题,属于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通过课堂提问,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巩固以及运用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获得新的知识。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现状分析
(一)提问次数过多,问题质量不高
很多教师将提问作为主要教学方法,在一节数学课堂上,提出问题的次数过于频繁,而且问题的质量都不高,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散,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问题过于随机,缺乏精心准备
教师提出的问题都过于随机,缺乏精心准备,让问题提问方式流于形式和表面,无法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的有效工具。
(三)忽视学生差异,影响教学质量
教师在问题提问时,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提出的问题不是过于深奥复杂,就是过于简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教学建议
(一)在新课导入时,创设问题情境
在新课导入时,通过问题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开展有效课堂活动。因此,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将学生快速带入到学习状态,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参与到学习中,发散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分为不同的形式,如趣味问题情境、生活化问题情境等等。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符合教材内容,创设高质量、针对性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之前,还需要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精心备课,能够通过一两个问题将学生快速带入到学习状态中,让学生通过问题的回答,进而获得提升。例如,教师在引入“百分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问题情境。如:我们之前已经学过了关于分数的相关知识,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百分数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百分数。然后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展示与之相关的图片;再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如衣服上的标签、饮料瓶上的标签、书包上的标签等等,这些都有百分数,那么百分数到底表达了什么呢?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在重点知识讲解中,提出有效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既包含着已知知识,也包含着未知知识。作为教师,不仅要加强已知与未知知识的联系,还要实现已知知识与未知知识的灵活转换。教师可以在重点知识的讲解中,通过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让学生由简单到复杂,不断提升。在回答问题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进行知识与思维的拓展延伸,进而收获更多知识。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注意问题的提问次数不能过多,而且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促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提升。例如教授“统计”知识,在讲解重点知识——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班级中选出自己心中最喜欢的一位教师,然后将这位教师的名字写在卡片上,交给班长,让班长在黑板上进行记录。然后教师就可以提出,在统计时,我们该采用哪一种有效的方式呢?该如何去进行记录呢?
(三)在复习巩固时,提出总结性问题
复习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环节中提出有效问题,有利于学生深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复习巩固时,就需要将知识灵活转换,转换成总结性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在巩固复习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还要具有启发性,要让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通过自主思考或者合作交流的渠道,去思考、体验、感悟、探究,发展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去主动反思,主动总结。要让学生能够将所有问题串联到一起,找到其中内在的联系,做到知识的活学活用。例如在课堂复习巩固中,教师就需要将知识灵活转换,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如在图形的认识复习巩固中,在一个图形中,它的中点与边长之间的连线长度始终如一。然后再让学生去通过自主思考或者讨论交流,去探究答案。当学生得出该图形为圆形时,教师又可以提出,它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然后让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汽车轮胎、钟表等事物。
(四)把握好提问时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当学生已经有了充足的知识储量时,有所感触而准备表达时,这些都是教师提问的最佳时机。在这一环节进行恰当提问,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乐于表达,也有所表达,通过问题回答获得提升。因此,选好时机也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关键,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密切注视学生,进而使学生能够透彻地理解知识。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解决问题,教师还要始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能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发散思维,激励学生创新意识,释放学生的潜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五)创建平等的教学环境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多与学生展开沟通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紧张、恐惧心理。通常来说,小学生都比较害怕教师,因此,他们上课时往往怕回答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在线课堂等方法,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课余时间,教师可以以朋友的方式多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共同参与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给予学生更多地鼓励,让学生不断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教师也要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获得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未来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李先华.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多维分析与教学建议[J].中华少年,2018(21).
[2]徐燕军.基于多维分析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及教学思考[J].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17(07).
[3] 李晓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分析与思考的重要作用[J].中华少年,201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