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探小学中年级古诗阅读对习作能力的提升
作 者:何文静
(九江市濂溪区五里中心小学,江西 九江 332005)
大
中
小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普通类一般课题 编号:19PTYB038 摘 要: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笔者通过古诗阅读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总结提炼出现代古诗词教学的实施步骤,找到小学阶段古诗阅读与习作的结合点。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习作
我国现代作家、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系统地论述了读写之间的关系:“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1]因此,阅读是经验的吸收,写作是经验的倾吐,关系密切。可见,阅读与写作的共同的本源都是作者的情感生命以文字作载体加以表达。
一、重要意义
目前写作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对写作有畏难心理。中年级的小学生一方面不得不根据教师提出的写作要求进行写作,不管是否对内容感兴趣,都要奉命而做,有时因为没有实际写作的需要,只好胡编乱造,应付了事。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和语言的积累导致写作素材的缺失而无话可写。
而诗歌是一种以高度精炼的语言,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和想象,集中的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教材中的古诗词作品多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无论是内容或是形式,教材中的经典古诗词作品都对学生的写作训练有着无可辩驳的促进作用。我们应当利用古诗词阅读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思考并借鉴作者的写作方法,调动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加上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方式,真正实现读与写的高度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部编版语文教材非常重视传统优秀文化,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有古诗文132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比原有人教版增加很多,增幅达80%左右。由此可见,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性。
二、古诗筛选
古代的诗词数量巨大,为了能找到适合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古诗,笔者认为古诗的选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筛选。
(一)经典诗作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经过时间检验,流传下来的诗篇才是研究者所要选择的教学内容。经典诗篇中蕴含着丰富的意境、情感和审美。通过阅读经典的诗作,学生们能更好地拓展想象空间,提升人文素养。
(二)与节气同行、与课本结合,描写传统节日
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决定与校本课程《二十四节气古诗诵读》结合,考虑节气因素,选择适合当时节气、传统节日的古诗。通过诵读古诗,学生们切身体验四时风景的变化,更容易与诗人同情,能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景、境、情。
(三)适合四年级孩子
四年级学生大部分都在10岁左右,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他们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因此,所选择的古诗不能太难,要适合这个年龄阶段。
三、教学过程
如何将古诗与习作结合起来呢?很多一线教师总结出的各种教学教法,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范例。经过讨论后,课题组成员认为古诗词阅读教学是在诵读的基础上再结合习作执行的。具体程序: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表达写作。具体操作过程,以古诗课《月夜忆舍弟》为例。
结合寒露节气,教师讲解了相关知识,结合课前学生搜集了资料,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1)导入:咏月诗词大比拼
2)诵音韵
1.了解诗题
2.介绍作者
3.结合律诗平仄格式,押韵特点,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多种形式诵读)
3)想意境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2.师配乐读,生想一想,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简单介绍“赋”的创作手法。
3.师出示背景资料,生说感受,带着感受诵读相应的诗句。
4)悟诗情
1.诗人看到这样的景色,心情如何?
2.生汇报,试读出这种心情。
3.配乐诵读全诗。
5)生写作
四、结论建议
经过一个学期考察效果比较,我们可以得出:古诗词阅读应用于小学中年级写作有得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但是程度不大。其原因如下:
1.古诗词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诗人所经历的事情,小学生不能感同身受,不能引起情感共鸣。因此,古诗词阅读教学是一个“明大旨”不“精析义”的感受过程,只求形式接受,不强求微言大义,主要以形象思维拓展为主:易学、易懂、易记。适合诗词长于形象,有诗中有画,托物言志文学特征,符合少年儿童学习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2.写作能力的提升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小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年龄特点都决定了写作能力提高的程度不大。但在古诗词的节奏和音韵作用下,学生感受词语美丽,产生联想、步入诗境、走进诗人内心,感觉诗人情绪,产生共鸣。按此教育,有着陶冶性情,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
根据研究结果表明,如果要达到较好的效果有下面几点建议:
1.选择的古诗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能太难。古诗深层次的涵义和意境,学生理解有困难,习作上的文字不能表达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教师在人物和诗的创作背景知识上,要多做准备工作,提供相关资料,或提前让学生准备搜集相关资料,让学生有知识储备,有作可说,有作可写。
2.执教老师的情绪要饱满,诵读的声调要随诗的情感变化而变化并且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与诗人有共鸣。
3.将古诗阅读与课后习作都单独做一节课进行讲解,且课后习作,老师要批改,有讲解,特别是在选一些有典型性错误的习作,讲解。
4.学生的习作,要试着让自己修改。
5.通过古诗词想象写作,可以从小学低年级开始。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2]徐立霞.诵读是小学古诗教学的升华[J].才智,2010,06:76,70.
[3]张敬国.“读—想—品”三步诵读法浅探[J].快乐阅读,2011,12:2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