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 者:齐丽峰 (潍坊锦程小学 261000)

 随着一年一度毕业季的来临,大中小学的各种考试也纷至沓来。特别是对于中高考考试成绩的讨论也不绝于耳。成绩的好坏自然与老师的课堂教学紧密相连。回顾我的自身经验,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思考一:教师如何才能把课上的精彩,我觉得跟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自身的文化储备有很大的关系。拿语文学科来说。首先是理念,我们执教的语文课堂目的何在,以何种的方式来授业解惑,这很重要。老师们众所周知:语文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两重性质,并且这两重性质具有统一性,那么作为语文老师课堂上要重点抓住哪一点呢?语文可教的知识点太多,是不是要面面俱到,深剖细解呢?不是的,语文应该是一场诗意的旅行,而不是机械的剖析,语文应该教给学生发现美、体验美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能是我们执教者最终的目的。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是我们要努力和思考的方向。
再者就是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自身的素养决定了他课堂的深度和广度,甚至决定了他能否触摸到学生的生命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乐趣。所以,身正为师,德高为范,推广阅读的最好方式就是教师的自身带动,教师首先就要是一个爱阅读的人,不然怎么能触动学生那根阅读之弦。
思考二:得阅读者得天下。无法否认,电子产品对当下成人或是儿童的阅读冲击非常大。大街上拿手机者比比皆是,看书读书者少之又少,电子产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也影响着多少人的文化奠基。正因为如此,我们师者的责任非常大,我们要让我们的学生远离这些电子产品,自小养成爱阅读、会阅读的好习惯。
近几年的实践证明,不依靠外力的阅读是缺少成效的,因而,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采取一定的阅读方法,要施加外力、助力。其实阅读走进课堂,尤其是课外阅读走进课堂是近期我一直探索的方向,“逼”着学生去读,“逼”着学生去表达。例如,整本书阅读,每天一章,读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故事,在家里读完之后,请家长借助网络平台,提交学生叙述故事的视频。虽然也有一部分家长来不及提交视频,但是班级内将这种阅读视为家庭作业的一部分,习惯是一步步养成的,也许阅读的种子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撒播。
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往往还说要注重创设情境,但我觉得创设的情境不能算是情境的最高境界。最高境界的情景是精神世界,是老师身上所积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