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要有明确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的实现,要通过学校的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来实现。
[关键词]语文 教学 素质 教育
根据当前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中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有着明确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其总体目标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其具体目标分思想品德、文化科学、身体体能、审美感情、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等方面,他们有着各自的指标。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根据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的要求。在素质教育中,中学语文教学应涵盖显性课程教学和隐性课程教学。其显性课程教学,就是利用学校组织的教学活动中显性课程里的语文进行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几个优秀的尖子生)传授知识——教他们学会拼音、认识汉字、逐步学会并掌握汉字、词汇、句子、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知识;培养他们会写生字、会阅读文章、写好文章等能力,为他们“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其隐性课程教学,就是利用学校教育中隐性课程组织教学。如有关学生的各种会议、演讲比赛、主题班会、人际交往(主要为师生、同学、父母、亲戚之间交往)、各类文体活动、观看戏剧电影、收听(看)广播电视,多让学生去听、去说、去看、去读、去思考……在“细无声”中受到“滋润”‘“渐染熏陶”。这种显性课程教学活动和隐性课程教学活动,才构成真正的中学的语文教学内容。
再从语文教学目的看,语文教学目的是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在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和受教育主体共同活动,后者经过严格的训练和知识的运用、转化,便逐步拥有了看的能力、听的能力、说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的能力、是非判断的能力、想象联想的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欣赏审美的能力等等。在这些能力培养转化过程中,受教育主体的身体心理素质、伦理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政治思想素质、生存技能素质便形成并得到了逐步地提高。
受教育主体的语文能力、素质形成,“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是语文真正成为“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同上),名副其实地成为“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对“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意义”(同上),为“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作出应有的贡献。从语文教学特点看,既有“有声有色”的形式,又有“潜移默化”、“渐染熏陶”的特色。说它“有声有色”,主要是指语文活动中,语文教师要通过“讲”、“练”、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隐形课程中某些活动)向学生传授知识、培育能力;全体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说、听活动,学习并运用知识形成语文能力。说它潜移默化、渐染熏陶,是指学生能形成素质提高的方式,有别于其他学科。例如,语文教学对学生政治思想宣传教育,而是把思想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学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恐怕没有学生去“爱”镇关西,而恨仗义勇为的鲁提辖了。读过《护官符》,对曹雪芹生活的那个社会自然会有所认识;读过王愿坚的《七根火柴》也自然会形象而真切地感知我们的革命前辈历经了怎样的艰难困苦,看到他们身上闪烁着人类最宝贵、最需要的精神品质的光辉。自然,他们学习了《宇宙里有些什么》、《中国石拱桥》,便会想到宇宙的浩瀚、知识的无穷、人类智慧的丰富……怎能不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幻想、对知识的追求?又怎能不激起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对革命前辈的崇敬之情?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过零丁洋》都让人们吟诵至今,他们曾影响、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这都是在人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审美感情等诸多素质形成过程中,语文教学“潜移默化”、“渐染熏陶”的结果。语文学科这一作用,恐怕其他学科是难以匹敌的。
素质教育根本目的是积极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整体素质。因此,教育部门、学校、乃至全社会都要转变观念,积极支持学校科学地构建素质教育目标体系、运行体系、保障体系,努力提高育人质量,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生存、学会创造,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适应21世纪经济、政治发展和改革的需要,那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运行体系中,语文学科的实际操作应该考虑哪些呢?据笔者的体会,应该是:首先,有一套适应素质教育、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语文教材。这套教材必须符合这几个原则;第一、能传授必要的、系统的语文知识;第二、文字兼美、数量饱和、信息量达到最大限度、有时代气息,有利于培养全体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第三、有科学的、循序渐进的、能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以及想象联想,逻辑思维、是非判断、审美情感等诸方面能力和素质的训练;第四、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行的实践性。
其次,学校要改善课程结构,加强隐性课程建设。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通过优化课程结构来实现育人目标。语文教学内容涵盖显性课程教学和隐性课程教学,学校在教学活动安排上,语文教学不仅要有“课堂”这块天地,还必须拥有隐性课程的丰富内容。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上,要帮助语文教师制定好语文学期、学年教学计划、学科素质教育目标,要求语文老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要加强隐性课程教学,提高隐性课程教学效率。任何偏废都无利于学生素质的培育。学校在教学活动中,要有必要检查、指导、督促,确保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