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挥思政育人功能,抓好中学生意识形态工作
作 者:董 威
(牡丹江市第十六中学,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大
中
小
牡丹江市第十六中学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 JJB1316047)研究成果 摘 要:引导和促进思政课教师主讲的思政课程与专业课教师主导的课程思政二者同频共振。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强化思政课主阵地与学校育人环境协同联动。完善教师考核机制,在评估考核中体现思政要求、纳入思政指标、强化思政导向,强调每一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每一位教师都有育人责任。
关键词:意识形态;中学生;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同时,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就要求中学学校既要开好思政课,充分发挥主渠道的重要作用,也要强化各类学科课程的育人作用,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合力的育人格局。
一、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北师大将思政课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思政课建设工作委员会,制定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推进“精准供给”,构建分层分众、立体化教学模式,打造课上课下紧密配合、师生广泛互动的新媒体移动课堂,切实提升思政课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完善教师考核机制,在评估考核中体现思政要求、纳入思政指标、强化思政导向,强调每一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每一位教师都有育人责任。引导和促进思政课教师主讲的思政课程与专业课教师主导的课程思政二者同频共振。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强化思政课主阵地与学校育人环境协同联动。
二、怎样开展思政课程工作
做好中学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思政课要树立大思政课程理念,要结合学生需求,结合学校管理和环境,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将思政引领融入日常、落在经常。
近年来教育部门大力推动构建大思政格局,实现思政资源“一盘棋”,服务大思政课堂建设。在上好思政课的同时,中学将改革发展成就和学生优秀典型、学生感人故事作为案例,纳入思政大课堂,增强学生的接受和认同。学校整合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调研、勤工助学、学生组织、社团等参与学校管理和改革发展建设过程,深化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巩固课堂教学实效。同时,打造美丽和谐校园,将名师先贤、人生格言、优秀典型、艺术作品等思政元素融入校园环境和学生生活中,潜移默化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使思政教育走出课堂、走进校园,使思政育人更有深度、广度和力度。
三、增强实践育人成效,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
面对个性独立、思维多元的00后、10后学生,思政课程不能仅在课堂上和学校里讲,也要推动学生深入社会大课堂。积极构建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思政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在思政课中设计固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引导中学生围绕课程主题深入学校、社区、街道等开展调研实践、志愿服务等。同时,成立社会实践专项工作组,统筹各方力量,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有计划、有主题、有导向地组织学生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精准扶贫一线开展基层实践锻炼,到革命圣地和改革开放前沿参观调研,到“四有好老师”奖励计划候选人所在地调研寻访,打造“身边的思政课”“行走中的思政课”,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在实地体验和亲身经历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力量,自觉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
四、思政工作的思考
1.新课程改革不应该抛弃知识本位观。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是错误的。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往往我们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不应该忽略知识目标。
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师生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科书所设计的基础知识的框架,使文字知识“活”起来,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学科知识的质量和水平,进而关系到三维目标能否有效达成。
2.课程标准应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都在积极地探索多种教学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我们应该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例如,小品剧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但是我们在设计这些活动、指导学生编演时应该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避免出现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嘻嘻哈哈,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表演过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至于剧中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学生在自己的看书时间,学生自己就就能归纳出来,讨论实在是画蛇添足,不但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争论,进出火花,久而久之还会泯灭学生思考的热情。
五、小结
我们初中的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如果一味的追求表面的形式,那会远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的思政课程要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设置我们的思政课程,进而通过课程思政抓好中学生意识形态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探析[J]. 渠章才.教书育人.2016(16)
[2]高中生法治意识培养路径探析[J]. 刘旭东,张妮.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0(05)
[3]学生自主学习路径探析[J]. 晏敏.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07)
作者简介
董威,女,1976.05,学历:本科,中学高级,研究方向:思政一体化和学校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