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指南背景下利用半日活动开展艺术教育研究
作 者:孟彩娣
(绍兴市越城区快乐城堡艺术幼儿园,浙江 312000)
大
中
小
摘 要:艺术教育一向是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艺术领域目标,突出体现了“感受与表现并重”的儿童艺术教育理念。这一儿童艺术教育理念的确立对于当前我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实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探讨如何利用半日活动开展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优化工作。 关键词:儿童学习;发展指南;艺术教育
一、当前儿童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理论上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应包括欣赏和创作两大部分,二者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一样互为支撑、互相补充,从而使儿童在艺术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然而,在实践中,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却呈现出创作一枝独秀的局面。以幼儿园美术教育为例,我国城乡的绝大多数幼儿园只开展绘画、手工等创作活动,而很少开展甚至从不开展美术欣赏活动。即使有些幼儿园实施了美术欣赏活动,其状况也是不容乐观的,存在着诸多背离美术欣赏教育规律的做法,如将美术欣赏等同于科学认识活动,或者讲些与作品有关的趣闻轶事,或者把欣赏等同于读历史、讲故事,而忽视了色彩、线条、造型和构图等美术自身的独特意味。
二、《指南》关于艺术教育的指导原则
实际上,与创作活动相比,感受与欣赏活动更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因为不论是对于人类总体来说,还是对于每一个学前儿童个体而言,从事艺术欣赏活动的机会和能力都要远远大于进行艺术创作活动的机会和能力。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专门从事艺术创作一直都是少数人的“专利”,而绝大多数人参与艺术活动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就是进行欣赏活动。可以肯定地说,大多数儿童未来都不会成为艺术家和表演者,但他们必然都要接触到艺术,而且艺术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接触和谈论艺术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所有没有生理缺陷的健康儿童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与艺术品对话,参与到艺术欣赏活动中来。
总之,《指南》将艺术领域明确地分为两个子领域实际上就是要让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回归其本义,确立“感受与表现并重”的儿童艺术教育理念,提醒教育者在提升儿童艺术表现力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儿童艺术感受力的培养。形象地说,就是要让儿童艺术教育真正拥有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从而促进儿童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落实《指南》艺术教育理念的有效路径
(一)半日活动中开展儿童基础技能培养
儿童基础技能培养是开展教学的基础,与其他领域相比,艺术领域有其自身的诸多特殊之处。其中一个独特之处就是艺术表现需要必要的技能技巧,这是一个确确实实必须面对的现实。以美术活动为例,儿童需要学会使用笔、纸、颜料、墨汁等工具材料,因此在半日活动中,要让孩子掌握如何将这些工具材料转变为表现“媒介”的技能技巧,这就是美术活动的一个独特之处。对此,“本质论”美术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当代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艾斯纳曾明确表达过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美术的表现不是堆积颜料或粘土,而是要使用它、控制它,并且要知道何时以及如何利用制作过程里所发生的偶然效果;表现乃是把材料转变为媒介,假如转变的过程受到阻遏,那么这种转变就不可能发生;至于如何把颜料、粘土等材料变为表现的媒介,这就需要通过学习来掌握必要的技能技巧。
(二)半日活动中鼓励孩子模仿与借鉴
在艺术领域的学习中,人们常常通过模仿这种方式进行艺术技能的学习。那么,儿童是否可以不通过模仿学习而自然地形成某种技能技巧呢?对此,《指南》中就提到,任何儿童的技能发展都必须在借鉴和吸取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在这一过程中,模仿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即使教师不干预或不指导,儿童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模仿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儿童的模仿和学习就带有极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也就是说,儿童的艺术学习总离不开模仿,不是有意识、有选择地模仿,就是盲目、随机地模仿。因此,在半日活动中,我们的艺术教育应尽可能多地提供模仿的对象,以扩大儿童的选择范围和机会。
(三)半日活动要让欣赏与创作相辅相成
关于半日活动中对幼儿艺术教育的安排,应该让欣赏活动应与创作活动结合进行。这样既可以兼顾对儿童艺术感受力与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同时又有利于扩大儿童的选择范围和机会,让儿童进行个性化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化的模仿学习。必须明确的是,这样的模仿学习绝非那种严重模式化的、千人一面的模仿学习,而是建立在丰富表象和自由选择基础之上的模仿学习,它既有助于儿童学习掌握艺术知识与表现技能,又有助于促进儿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可以说,《指南》所倡导的欣赏与创作结合也是帮助广大幼儿园一线教师破解两难境地的一个有效路径。
如果教师在半日活动中组织绘画、手工等创作活动时,能够结合欣赏一些优秀的中外美术作品,或者在开展美术欣赏活动时,能够引导儿童尝试使用作品中的一些形式要素进行绘画或手丁创作,那么,欣赏与创作的有机结合必然会使儿童获得更加丰富多样的表象,并在自己的创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学习艺术作品中的某些艺术表现手法。长此以往,必将促进儿童感受力、表现力、艺术技能与创造力等诸多方面的协同发展。
结语
幼儿教育要遵循《指南》的指引,这就要求教师既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知识技能和审美能力,同时也需要具备灵活、过硬的艺术教育教学能力。更关键的是,在半日活动的安排中,教师要将幼儿的体验放在第一位,更多地发现幼儿的关注点,
包括欣赏和创作两大部分能力的启迪和开发,从而使儿童在艺术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丽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教学重点探析[J]. 基础教育研究. 2015(23)
[2] 施素芳. 论半日活动组织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J]. 才智. 2013(05)
[3] 朱青. 对我国当前学前儿童舞蹈教育价值取向的思考[J]. 才智. 201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