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 者:赵 华
(安徽省长丰县阿奎利亚学校,安徽 长丰 231100)
大
中
小
摘 要:数学课程的教学随着学生的年龄增大而不断增加。到了初中阶段,复杂性的特点更加显著。数学这门学科是主要课程之一,但是受学生个人差异的影响,接收知识的多少也是不同的。本文针对沪科版的初中数学教材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在现阶段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沪科版的初中数学教学目标进行了转变,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方向,重点是对“数学”化思想的运用。 关键词:数学化思想;初中数学教育;应用探讨
引言
当前阶段,针对沪科版的教学进行研究可知,其改革思想的深入性是非常透彻的,并且对现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任务都进行了转变,将学生数学化思想的培养作为主要任务。现在初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很适合学习的阶段,主要体现在认知能力、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三个方面。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师要做的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教学,在培养数学化思想方面提高重视程度,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可以不断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一、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无法主动进行学习
虽然学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小学阶段迈入初中阶段,但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并没有改变,学生只能比较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没有主动探索的意识。然而,初中的数学知识量远大于小学,学生猝不及防,对数学学习会感到力不从心。有一部分学生会感觉不能适应初中的教学方式,因为教师教学进度快,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进度,这些学生就会对初中数学不感兴趣,成绩的下降也会给学生自身产生压力。
(二)教学形式单一,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众所周知,数学教学模式是会随着时间发生改变的,由于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发生了改变,其教学模式也会进行更新。根据对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可知,我国原来的数学教学模式已不适合现阶段的教学要求了,必须进行改革。毕竟,之前的教学主要是依靠老师,由老师将知识单方面传授给学生,不能完全考虑学生是否全面掌握知识。我国公立学校的学生数量相对比较大,但师资力量比较薄弱,难以达到小班授课的教学方式。数学老师在进行大班教学时,由于班级里学生比较多,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老师很难了解到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有一些学生缺乏老师的针对性指导,在不能够完全了解和理解老师授课内容的情况下,被动地接受了老师布置的课堂任务。由于学生并不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所以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间接地降低了授课教学效率和授课教学质量。
(三)改变教学模式,重视数学化思想建设
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化思想没有得到重视,对数学成绩的关注过多,教师都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多地倾向于应试数学。此外,学生还受到中考压力和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运用“题海”策略,学习目的是解决问题,这就失去了数学教学的本意,不利于数学思想的建构。因此,现在的中学数学教学,需要注意数学思考和教学应用的培养,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入数学思维,与学生共建完善的数学体系。
二、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以学生为主体,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对于中学老师来说,应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传统教育方法,对其地位进行改变,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数学课的内容。其中,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更能适应现在的学生学习。
下面以《勾股定理》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进行多样化学习。第一个环节,探索勾股定理的教学,教师出示4幅图形和表格:观察、计算各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完成表格, 你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观察、计算而自主学习,得出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在这里,教师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索发现“数”与“形”的密切关联,形成猜想,主动探索结论,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数形结合的思想也自然得到运用和渗透,“面积法”也为后面定理的证明做好了铺垫,做到了双基教学寓于学习情境之中。
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要进行指点,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勇敢地面对难题,并且想到办法进行解决。
(二)利用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化思想
在数学思维的培养上,教师可以创设课堂供学生练习。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截面教学的时候,沪科版的数学教材是让学生准备一些橡皮泥和小刀,把橡皮泥做成长方体,然后用小刀对正方体的每一个面进行裁切,可以观察到截面是几边型。由此类推至五棱柱、六棱柱、七棱柱……其截面最多几边形,并进行形象的教学和操作。这样的教学方法就比较简单,课堂也在学生手中,学生手上练习的同时,大脑也在运转,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
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更多先进教学设备出现在课堂之中。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发生了改变,对课堂的教学形式进行了进一步丰富,对于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很有帮助。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学生当作课堂主体,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升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舒适的学习氛围。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对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寻找更多更合适的方式,通过多种形式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使学生的思维与实际操作训练有效结合。教师要尽量减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开展有层次教学
教师应因材施教,在不脱离学生实际能力的情况下,根据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开展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应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习能力低的学生巩固基本知识点,并在学生面前清晰地展示相关知识点,这对学生记忆知识点非常有帮助。对于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优势,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给每个学生都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这对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很好的作用。
结束语
通过对上文叙述的内容进行分析可知,当前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充分认识到了数学化思想的重要性,尽可能地去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具体应用能力。针对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任务来说,主要还是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程度,让学生喜欢数学,并在学习过程中把理论知识和答题能力结合运用,这样就可以不断地提升学生成绩,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金鑫.试论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0):90.
[2]丁桂珍.浅谈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5(4):1.
[3]郭敏.浅析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6(16):228.
[4]杨毛妮.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J].读与算(教研版),2015,5(B):248.
[5]伍妍.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基本问题探析[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7):53—55.
[6]邵红.试述初中数学教育中数学化思想的拓展应用[J].才智,2018(5):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