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作 者:黄大丽 (贵州省平塘县通州小学 558304)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阵地,课堂教学改革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是发展能力的契机,是学生追求真理,探究科学知识的内驱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将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浅谈如下: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能否在开课前几分钟就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对上好一堂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前谈话若能根据课的类型,学生的年龄特征,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运用适合儿童心理的语言去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前导语,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灵感,开拓学生思维。例如,在教学《钓鱼》一文时,我是这样开场的:我们村附近有池塘、小溪,平时你们也看到过有人在那里钓鱼,你们钓过鱼吗?钓鱼用的钓竿、钓钩你们熟悉吗?引鱼上钩的鱼饵是什么做的?鱼儿为什么肯吃呢?今天,咱们要学的内容就是有关钓鱼的知识……本来,捉鱼弄虾是孩子们喜爱的乐事,这样一问,就会引起更为深厚的兴趣,他们不仅迅速回忆起“钓鱼”这个熟悉的情景,而且迫切想知道课文到底又怎样谈钓鱼的。这样,学生就能在有趣的气氛中跟着老师的思路步步深入。因此,如果每堂课都能根据学生实际和课文内容精心设计导语,学生学习兴趣就会浓厚起来,思维也将更为活跃,教学效率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平时阅读自己的课外书时,可以在书上写写画画,把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画下来,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阅读别人的书籍时,遇到精彩的部分可以积累下来;外出时,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写下来,哪怕是只言片语,要像茅盾先生说的那样,“身边应当时时刻刻有一枝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录下来。”同时要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不仅是小学生练笔的好形式,而且也是加强品德修养、锻炼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大凡作家、名人都有写日记的习惯。日记不但形式十分灵活,可长可短,可叙可议,可描写,可抒情,可说明,而且内容也非常广泛,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谈。但要注意从这些琐事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受,反映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而且要坚持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三、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的过程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多想、多问,让学生敢提问,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嘲笑的心理疑虑,让学生大胆地问,毫无顾忌地问,凡是提问,不管好与坏、对与错,均应给予学生肯定和称赞;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和句,抓住关键处提问,不能“浅问辄至”,而应刨根问底,多角度地思考,多方位地发问;要在质疑上舍得花时间,决不能走过场,搞形式,而应实实在在地让学生学习提问,经历由不敢问到敢问,由不会问到会问的全过程。这样,可以改变学生学习中的被动局面,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从而激发他们探求新知的欲望。如一位教师在上《落花生》一课时,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再用笔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和词语,学生读完课文后很茫然的望着老师,没有一个人举手发问。这时,老师就笑着对学生们说:“我最喜欢勇敢的同学,谁有不理解的地方就提出来,看谁第一个举手。”一个男生非常小心地举起了手说:“老师,‘茅亭’是什么意思?”老师表扬说:“你是班上最勇敢、最聪明的同学,你提出了第一个问题,真了不起,请大家鼓励。”接着,第二个第三个同学也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在老师的鼓励和循循诱导下,一个又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了。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儿童化语言,使学生乐于听
优美的语言不仅给人心灵的震撼和思想上的启迪,还会催人奋进,甚至超越自我。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我们能运用自身的优势,提升个人的魅力,用甜美的声音和诗化般的语言进行教学,那么,我们的教学便会绽放出无限的光彩。例如:在一次语文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应用的展示课中,同样是表扬学生,一个老师整堂课都是“对、你做得对”或是“ 对吗?”“错在哪里”等生硬的语言来评价学生,而另一位老师却是用“这个同学做得好吗?你认为好在哪里呢?”“你真行”“好厉害哦”等一些口语化的儿童语言,时刻注重激励学生,表扬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最后效果大相径庭。我们不妨看一个语文教学的例子: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时,于老师请一个学生朗读课文,让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情节。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仿佛把大家带入了果实累累的果园。这个学生读完后。于老师看了看全班同学,煞有介事地说:“有个别同学听得最投入。我发现他们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使劲咽过两次口水。”回过味来的同学都会心地笑起来。于老师接着说:“课文中描写的事物,肯定在他们的头脑中变成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我断定,他们仿佛看到了那红得几乎发黑的杨梅,仿佛看到了作者大吃杨梅的情景,仿佛看到了那诱人的杨梅果正摇摇摆摆地朝他走来,于是才不由得流出了‘哈喇子’……”学生们都哈哈大笑起来。于老师又郑重其事地说:“如果读文章能像这些同学这样。在脑子里‘过电影’,把文字还原成画面,那就证明你读进去了.就证明你读懂了。老实说,刚才我都流口水了,只不过没让大家发现罢了。”同学们笑得更厉害了。由此可见,老师亲切幽默的语言,和蔼的目光,温暖的抚摸,热情的期待,这些有声和无声的激励语言,都可以使学生身心愉悦、思维活跃、积极参与、畅所欲言,使学习变成了一件充满快乐、富有成就感的趣味性活动,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兴趣对于小学生学习语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作为一线工作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寻求各种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教学方式来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