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深度学习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深度学习

作 者:曾红玉 (新疆石河子第三中学,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摘   要:数学作为小学教学中的重点科目,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化知识运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教学手段,是推动全面发展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立足教学现状,开展教学分析,促进数学深度学习,逐步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措施
前言
小学作为个性发展的首要阶段,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能力培养具有先导性作用,教师应当以学生的发展情况为前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深化教学观念,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培养一批具有创造创新性、高素质的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深度学习展开讨论。
一、灵活创设问题,开展启发教学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启发式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重点任务之一。尤其是小学阶段,更是奠定学习基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有指导性作用,有助于学习质量的提升。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奠定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有效地开展深度学习,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从数学知识当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活跃思维,提高思维发展。例如,在教学“加法”这一内容时,教师必须根据实际的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在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下,开展启发式教学。因此,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们分发苹果,每个学生都拿一个,“同学们,老师现在有一个苹果,有没有同学愿意把自己的苹果分给老师呢?”“有。”“小明将苹果给了老师,那老师现在可以一只手拿一个了,谁还愿意给老师分享呢?”“我!”“同学们非常大方,有这么多同学都把苹果分给老师了,那么老师现在有几个呢?一个加一个等于两个,同学们想要通过知识的学习来进行计算比赛吗?”接下来教师给学生引入加法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计算的思考,让学生利用苹果自由组合,进行加法的初步计算,帮助活跃的课堂氛围,也调动了全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为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分析典型例题,掌握解题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最常见的题型就是计算题和应用题,同样也是学生出现错误率较多的题目,有很多学生即使掌握了基础的概念和公式,在进行计算的过程当中也会出现错误,被应用题的题目难住,不清楚具体的解题步骤,也不了解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导致错误率大大增高。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重视对解题方式方法的讲解,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解题顺序分析,引导学生按照解题步骤来进行学习,提高准确率。例如,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时,学生在掌握了面积公式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以后,一般题目都是放在应用题中。比如有一道题说“芳芳家有一块长方形菜园,它的周长为12米,长是4米,那么菜园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在有了基础的例题之后,教师先让学生对例题进行思考和自主解决,并将解题步骤在练习本上写出来。学生在自己思考以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让一位同学将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写到黑板上,并对学生的解题步骤进行分析和讲解,将正确的题目分析方法和步骤给学生重新进行罗列。“题目中的长为4米,要想计算面积,必须知道宽,所以第一步就是求出宽是多少;第二步通过周长为12米,计算出宽为2米,第3步在运用正确的公式计算出面积为8平方米。所以同学们在进行应用题计算时,必须要对题目进行分析,再通过相关的解题步骤来进行准确运算。”因此,通过分析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发掘题目信息,掌握解题方法是体现深度教学的有效措施。
三、引导错题再认,归纳知识结构
为了强调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学生自身存在的学习现状,通过有效的教学指导和教学改进,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错题本,让学生将自己练习过程当中的错题在错题本上进行摘抄,旁边将正确的解题方法再进行重新书写,过两天将错题本拿出来复习一下,重新翻看自己发生错误的步骤,强化知识印象。还可以和同桌之间进行错题检查,即让同桌重新帮自己出一道做错过的题,该同学进行重新计算,最后互相检查,完善和巩固旧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在小组成员内部开展合作学习,在学习完一个章节的内容之后,让每个小组将本章节内容的知识结构进行总结和归纳,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以此来强化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把握,培养学生知识归纳和创作能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四、进行课题拓展,强化知识运用
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数学知识很多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为了开展深度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除了在课堂上给予知识教学之外,还应该带领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强化学生的好奇心,更高效的进行教学。比如,针对某一个生活化的课题,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生活当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例如,在“认识时间”学习时,学生对时间概念有了基础的理解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观察不同种类的钟表、电子表、沙漏等时间工具,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发掘关于时间的知识性应用,帮助学生脱离课本知识,丰富知识运用途径,这种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的引导学生从生活当中获取知识,加深知识印象和理解,为有效开展深度学习提供前提。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的提高数学效率,开展深度学习,数学教师需要正确地结合学生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并通过对数学工具的合理运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问题的思考和解决,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分析经典例题当中探索解题方法,强化思维创造性,逐步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蔡伶俐.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探析[J].黑河教育,2020,(9):65-66.
[2]任玉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深度学习[J].家长(上旬刊),2020,(8):67-68.
[3]顾怀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深度学习[J].读与写,2020,17(24):193.
[4]李振刚.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例谈[J].考试周刊,2020,(7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