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作 者:夏宗华 (修水中等专业学校,江西 九江 332400)

 摘   要: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了许多光辉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新中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高中生肩负着传承和复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语文教材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播媒介,包含了许多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内容,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促进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前言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经济飞速发展,各种外来文化输入,使得我国学生从小接触各种洋文化,更有甚者以追捧洋文化为荣,在这种背景之下,我国传统文化逐渐遭到丢弃和遗失。随着国家重建文化自信号召的提出,我国传统文化地位重新受到重视,语文教材中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比重也增多,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树立学生正确的传统文化观念,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通过渲染传统文化的教学氛围,挖掘教材内容中的传统元素,来全方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同时也要注意鼓励学生平时对传统文学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开展关于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课外延伸来拓宽学生的知识眼界,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通过多元化的传统文化知识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针对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我们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营造传统文化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要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教师就要注意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来渲染传统文化的气氛,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能够更好的对传统文化展开联想,代入自己对文化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探析,在思考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意境美,进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对传统文化展开积极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也得到了有效培养。例如,在学习《诗经·秦风·无衣》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为学生播放一段电影《英雄》中的一段关于秦兵出征的音乐,通过雄壮激昂的音乐为学生创造出秦国热血男儿用战沙场的教学情境,学生在这种音乐情境中,深刻感受到秦国战士视死如归、英勇赴义的英雄气概,带着这种强烈的情绪来学习课文诗歌,对于诗歌节奏的把握能够更加准确,对于诗歌中种种意象的指代也能理解的更加透彻,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我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自身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挖掘教材传统元素,进行文化渗透
要通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教师就要善于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的传统文化元素,通过教材内容来达到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目的。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将教材内容中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人文素养也能得到更好的提升。例如,在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到《论语》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其价值之高,曾被古人评为“半部《论语》治天下”,在同学们了解了《论语》的文化价值后,能够对孔子及《论语》产生深深的崇敬之情,在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述时,也能更加积极主动对文章人物性格特征展开思考和学习,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启发学生的理想追求,塑造自我,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三、鼓励阅读经典名著,提升文化素养
要有效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教师除了要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还要鼓励学生在课文进行经典名著的阅读,我国古代经典名著中蕴含着大量传统文化,学生在进行阅读时,能够充分吸收其中的传统文化精华,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通过对大量国学经典著作的学习和阅读,学生的思维和视野都能得到有效扩展,学生在对多元化知识的学习和吸收中,自身的人文素养也能得到有效发展。例如,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这是一部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中上至皇宫贵族,下至贩夫走卒都得到了细致深入的刻画,生活取材包罗万象,更是对园林建筑、烹调饮食、服饰家居、诗词文学、戏曲宗教等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和独到见解,学生通过对《红楼梦》的仔细品读,对我国古代人文、社会风貌、政治、经济都有着更加全面的认识。
四、开展传统文化实践,加深文化理解
要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更加深入的感知,教师还要注意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达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能够更加具体的感受的传统文化给人带来的思想上的积极影响,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实际价值,从而自觉主动的了解传统文化,并身体力行的将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和继承的过程中,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对我国的文化传统充满热爱,对我们的国家充满民族自豪感,让祖国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更加稳固的向前发展。例如,教师根据教材要求开展《中华古诗诵读比赛》,以班内自然组为单位,搜集和整理古诗词,并通过朗诵和吟唱的方式参加比赛,这种活动形式新颖,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诗歌诵读比赛活动的开展,学生的诗歌诵读能力和赏析能力都得到更好的培养,还能通过诵读比赛来陶冶情操,提高自身文化品位,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提升。
结语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中国人讲究慎终追远,我们只有时刻牢记自己的文化,将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承和发扬,才能确保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永远不忘初心,保持自我。高中生未来会是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对传统文化展开探索,并自觉将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促进国家和社会稳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雪.关于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考试周刊,2020,(63):25-26.
[2]高洪哲.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20,(64):21-22.
[3]李彦强.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强化传统文化教育[J].考试周刊,2020,(62):41-42.
[4]倪娜.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研究[J].科学咨询,2020,(28):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