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使学生了解数学的美学价值,提高审美情趣,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说:“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在小学数学中处处展现着数学的美,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正确把握数学美,引导学生去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也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应尽的责任,更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从生活中捕捉美。
数学源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同样,数学中的美不单单属于教材本身,而广泛的表现于生活之中。如何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的数学美?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结合生活素材,捕捉生活中所蕴涵的数学的美,展示数学美的巨大魅力和作用,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这个大花园,一起去感知体会。
如教学“对称图形”,是一节典型的展现数学美的好教材,课前,我收集了生活中运用的对称美的图片,如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雄伟的北京天安门,高大的爱菲尔铁塔……一开始就以图片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环球旅行,然后提问:这些建筑美吗?请你说说它们为什么美,然后请学生找找它们的共同点。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因为它们是轴对称图形,给人们美的享受。课的结尾让学生欣赏中国的民间艺术――剪纸(对称的作品),在学生“哇,哇”的赞叹声中,数学的对称美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感知了生活中的“数学美”,美在生活中,美在数学中也就成为了学生心中自然的感叹。
我们探究生活中数学美的素材,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寻找生活中“数学美”的事物,体现数学应用于生活,这样使我们既学会了数学方法,又提高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从教材中观察美。
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这就充分说明美育的作用和价值在于培养一双善于观察美,发现美的眼睛。美的事物都是鲜明的、形象的、生动的,具有较强的可感性。数学教材中所蕴含的美育因素,可以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首先数学教材本身的美,即外显美。
数学教材是经过无数专家、学者像艺术家创作作品那样经过“精雕细刻”而成的,其精美的装帧,漂亮的封面,有序的编排,图文并茂的内容等,可以说是一件融多种艺术于一体的“艺术作品”。如第一册《准备课》中井然有序的各种活动,让学生有一种新鲜、亲切之感,给人一种健康向上的美,穿插其间的《数学乐园》,《活动园地》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其次是教学内容中蕴含着的美,即内在美。
数学的简洁是突出的引人注目的美感。通行世界的数学符号,精练准确的数学概念和定理的表达,可算是简洁的文字和语言,它能给人以深邃的美的享受。数学的内在美还表现在它的有序,和谐,统一、严谨。如综合法和分析法两种思想方法体现了数学思考的有序性,数形结合则充分体现了数学的统一美,数学题目中一题多解则显现出了“殊途同归”的方法美等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本质反映了数学的美,这些无不包含着数学的美妙与奇特。数学教材的内涵美,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核心内容。
三、在操作中体验美。
数学中的美往往是形象鲜明的,特别是新颖奇特的空间图形,仅仅凭借对美的形象的感知,所得的美感只停留在表面和潜层,是不深刻的,必须在感知美的过程中产生相应情绪体验,才能通过各种美的体验和品评鉴赏,深化对美的形象的认识与感知,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枯燥的数字赋予灵性,使难懂的规律易于接受,往往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索,实践操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抽象思维与双手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起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如果没有这种结合,那么大脑的这些区域就处于沉睡状态。”操作是一种手、脑、眼等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的活动,同样,经过动手操作之后,学生对数学的美的感受会有更独到的领悟,会更强烈,更贴于心!
如我设计的活动课《摆一摆,想一想》中放手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摆珠子活动,在动手、动脑的主动探索过程中,发现、归纳圆片摆数的规律,并运用规律,感受数学的美,感悟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乐趣。又如,在教学《锐角和钝角》之后,让学生运用手中的大头针、圆卡纸、小棒、彩纸等材料,制作一件精美的角的礼物,赠送给你的好朋友,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加深了对锐角、钝角的认识,在操作体验中感受了数学的可爱与美好!
体验美的操作,体现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体验,在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折一折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审美愉悦。这种愉悦是发生于认知教学过程中的内在情感和认识心理交织融合在一起的,是强烈而深刻的。
四、在创造中展现美。
创造美是美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独特的特点,它是反映学生智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对美的追求的一个重要动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创造数学的审美意境,以启迪学生数学美的直觉,以便作出数学规律的再发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发明能力。正如美国数学家哈尔斯说的:“数学是创造性的艺术,因为数学家创造了美好的新概念;数学是创造性的艺术,因为数学家象艺术家一样地生活,一样地工作,一样地思索”。
总之,数学本身处处充满美的韵律,数学的课堂时时闪烁着灵动的美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渗透,要认真体会小学数学中美的内涵,引导学生去捕捉、发现、领悟、接受、创造数学之美,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情操,促进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让数学因美育的渗透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