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初中班级文化建设中励志教育的策略研究

初中班级文化建设中励志教育的策略研究

作 者:李世阳 (福建省南安国光中学,福建 泉州 362321)

 摘   要:众所周知,教师在管理班级时,都希望班级能够更有凝聚力,而励志教育便是提升班风学风,形成班级良好风气,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垫脚石和强心剂,也是帮助学生们形成良好品质品格,保持健康向上精神的必需品。对于初中阶段的班主任教师而言,要善于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借助励志教育来进行一定的辅助,提升班级管理的境界。

关键词:初中阶段;班级文化建设;励志教育
前言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已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多年,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小学和初中完成基础学习阶段。而作为初中阶段的班主任教师,要意识到该阶段的孩子们已然进入到叛逆期,是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他们一天中在学校的时间是最长的,而在班级里的时间也是最久的。在此,教师就要了解到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这也是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所需要创设的环境,在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中,学生能够受到最好的德育教育。对此,班主任教师就要利用好班级文化的创建,并结合励志教育引导学生成为更好的人。
一、注重物质文化建设,打造班级文化基础
班主任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影响学生品格形成的因素有很多。但是,作为学生们生活、学习时间都非常久的教室和班级,教师还是需要认真思考并营造班级文化的建设。班级的品格能够有效地影响到学生品格的形式,不同班级有不同的目的和侧重,有的班级就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为主题,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使得班级文化能够成功地影响学生、感化学生、激励学生、陶冶学生,也帮助学生能够真正地“学以致用”、“以文化人”。
当学生走进教室,回到寝室,这些他们生活和学习最久的地方,到处都包含着班级集体的智慧和理想。在教室中,教室可以组织学生思考如何设计班级的空白墙壁,比如名人字画、名言警句等,教室还可以通过黑板的板报、文化墙等体现时代的特点和班级自身的特色。而且,教师还可以利用其它可利用的空间,如门窗、窗台等,在这些角落成为班级文化教育的“潜在课堂”。另外,班级的标语要更加清晰醒目,体现全班师生的文化追求和精神风貌,此外还可以贴上《宣誓誓词》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学习和生活的标尺,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二、加强制度文化构建,激发班级建设潜力
班主任教师以及其他要营造创建班级文化的教师需要注意,制度文化在班级文化中同样重要,也是对校内外社会形态的反映,更是全体学生需要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在这些制度的规范下,无论是班委还是普通的学生,都需要按照自身的职责来遵循制度行事,而班干部和课代表也需要按照制度中规定的职责来履行。通过直接训练和日常的潜移默化,学生能够在制度中了解事情都要在一定的规范中完成,也可以事事有章可循。通过加强对班级文化中制度的构建,更能促进班级内全体学生共同价值标准的形成,也有利于激发班级建设的潜力,最终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团结一致的班集体。
在此,教师可以遵循以下几点内容进行制度文化建设:一是实施全方位的管理办法,既对学生进行约束,同时引导和激励;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管理和考评,同时还对生活习惯、对外交友等方面进行管理。二是内容细致、有较强可操作性。采取多向评价的方式,以及多样评价手段,让学生的行为能够更为规范。三是鼓励为主,但同时纪律严明。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多权力可以自我管理,进而形成自我约束的制度文化氛围。
三、提升精神文化风气,升华班级文化境界
教师还需要清楚的是,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而且随着班级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可以说是一个班集体共有的灵魂,也是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影响最深远、使一个班级区别于另一个班级,使一个学校区别于另一个学校的关键所在。在此,教师可以创新对学生的管理模式,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实践等来提升班级的精神文化风气。
在此,教师需要认真地引导学生参与德育教育,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同时对学生管理的模式加以探索,借助多种手段和形式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与班级文化相结合,形成班级独特的精神风貌。在此环境下,学生们也能得到良好的促进,综合能力也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
四、组织丰富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建设活力
班主任教师要清楚的是,对学生的教育中智育非常重要,而德育也极为关键。而励志的手段,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能够伴随他们的一生。对此,班主任教师在执行过程中要通过组织丰富的班级活动,借助活动成为励志教育的载体,进而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的执着。这也就说明,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也是加强班级文化励志教育构建的途径之一,能够有效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比如,每个班级都可以设立一个课外实践的基地。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与实践、获得与成长,齐心协力完成各种任务与活动,进而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还能体现整个班级中乐观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此外,教师还可以开设“读书角”“心愿树”“我是读书小达人”等,具有班级特色的励志文化教育。教师还可以根据本班的特点,来设定不同的主题,如“博学班”“翱翔班”“志勇班”等,通过这些班级主题加强整个班级的凝聚力,也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结语
在此,本文就围绕了初中班主任教师如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融入励志教育进行讨论,希望能为各位教师提供一定思考。实际上,初中阶段是学生们心中观念理念正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班级文化的氛围中,教师若能融入励志教育,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与渴望,启迪学生依靠着自己的力量去发现、去成长。而且,励志教育还可以培养、锻造学生的精神品质与情操,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使得学生在班级中得到知识的同时,还获得个人的幸福感与成就感。
参考文献
[1]温正鲲.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构建向上励志的班级文化[J].科学咨询,2014,(13):169-169.
[2]王绪宝.校本化特色激励教育的实践[J].华夏教师,2019,(19):80. 
[3]王萍.谈励志教育在班级工作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30):215.
[4]张锐林,高扬.励志教育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1(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