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 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作 者:梁耀森
(广东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广塘小学,广东 广州 510800)
大
中
小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是当前教育教学中得到大力提倡和广泛应用的一种学习手段,而且也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在小学教学中,教师们也逐步开始使用这一手段展开教学,为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与同学进行交流提供了一定的交流机会。在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认可,其自主能力、合作意识等也得到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策略
前言
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是在美国兴起的,早在几十年前,国外就已经开始采用这种合作学习的模式。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改革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也被应用在我们的课堂中。也正是由于建构主义理论在不断变化更新,之前的教学模式已然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对传统课堂的补充与拓展。本文就围绕小学数学学科中,合作学习模式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进行讨论,为各位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思考。
一、当前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教师指导
小学生们刚刚接触学校系统教学,知识储备量不够充足,而且也缺乏自制力。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常常各说各的,不会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这样的讨论并没有实际意义。同时,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够每一位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很多学生还未理解就不得不说出自己的看法或者答案。长期以来,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压,降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小组分工混乱
当前的课堂中,教师为了省事,会按照“就近”的原则进行安排。这样的安排虽然对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有利于课堂秩序的维持,但其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小组里的讨论就会出现质量上的差别,有的小组在讨论中由于缺乏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只能是没有思路的浪费时间。正确的小组分工应该各有所长,或者在成绩上能够互相弥补。
二、在数学课堂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策略
(一)重视教师主导作用,及时转变思想
在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尝试中,教师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只有当教师的能力与素质真正地提高后,新课改中所要求的教育目标、教学任务才能真正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要想切实地发挥作用,就需要教师自身能够有所提升,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强化自身的业务能力,以及对小组合作理论及相关内容的深入理解学习,才能在引导和组织学生的过程中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在此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及时转变自身的理念,为学生数学兴趣的提升、数学能力的提高提供服务。
此外,教师还要注意的是,数学这一学科十分重视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其逻辑思维能力都还在萌芽阶段,对此,教师除了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水平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交流的同时,就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借此为学生日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比如,班上很多学生都是刚刚接触小组合作学习的这一模式,因此教师就要在组织学生交流之前,先引导学生并告诉学生如何去共同讨论出解决的办法。我们所推崇的讨论并非让每个成员把自己的答案都算出来然后对比得数,而是要和同学之间讨论问题解决的思路,查看其他同学或者自己的验算过程中是否存在疏忽和纰漏。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也要及时提供疏解和点拨,让学生能够在启发下找到合适的解题方法。
(二)优化小组成员建构,提高合作效率
此外,小学数学教师还要清楚的是,古语有云“因材施教”,而且教育学界也有这样一句名言,“找到合适的钥匙来开锁”。这些就提示我们在教学中,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与策略。在组织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的时候,不能为了方便、省事,就让学生简单地以座位为依据来进行分组,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数学基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意识等。在不影响课堂秩序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调换座位来进行讨论。在各小组中,要尽可能地分工明晰,并通过小组之间、班级内部的竞争来激发组内成员的积极性。而且,小组内的成员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不断优化小组成员建构,进而提高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比如,教师在巡视中发现某个小组的成员长时间不发言,就要了解其沉默的原因,并看是否需要将小组进行调整,我们合作教学的模式是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小组中交流发言,进而全面提升数学思维的能力。
三、课后及时科学评价,做好收尾工作
课后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小组合作的完成起着总结作用。在数学课中,做好合作评价工作。不止是对合作活动的总结,也起着激励性的作用,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能够及时、科学地展开评价,直接导致学生能否在合作活动中得到提高。在评价时,首先要评定小组合作的结果,是否及时、高效地完成合作内容;其次,要评定小组合作是否比个人学习有所提高,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如果小组整体提高快,那么说明这次合作是成功的;最后,评定组内是否具有团结精神,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达到了团队合作的目的。例如,在学习《统计的认识》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当中就给予评价,评定组内合作是否顺利。在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包括进行激励,以及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让学生能够在评价中提高,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结语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的模式是当前教育界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模式之一,能够有效地对传统课堂进行补充,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也可证明,这一方法有着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收效也比较明显。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要真正地发挥作用,需要数学教师充分引导并把握该模式的实质,进而才能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在与同学的交流中获得知识,并巩固自己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孩子们成为综合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熊宏亮.关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现状与应对措施[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35):122.
[2] 魏丽丽.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的问题与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4,(8):139-139.
[3]邹春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咨询,2020,(7):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