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疫情下小学生心理疏导的策略
作 者:李学浓
(广东省深圳市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广东 518000)
大
中
小
摘 要:疫情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冲击着人们的身心健康,随着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步入常态化,小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开展显得格外重要。基于此,本文从疫情下小学生心理波动的主要表现入手,结合笔者本人代班和教学经验,分析小学生心理波动的心理归因,最后提出开展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工作、开设疫情与疫情防控知识讲座和家校合作共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等心理疏导策略和建议,旨在为小学班主任和教师开展心理疏导工作提供可参考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心理疏导;小学生;疫情
2020年春季,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扰乱了社会各行业的平稳运行,教育行业是其中之一。为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非正式环境下的在线教学模式成为疫情及后疫情时代的常规模式。全新教学环境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无疑增加了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如何做好疫情下小学生心理疏导显得尤为重要。
一、疫情下小学生心理波动的主要表现
(一)恐慌与恐惧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社会、家庭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被打乱,非常态的模式无疑对小学生的心理形成负面影响力。小学生对非常态生活、学习模式的不适应感往往以一系列非理性行为加以表现,恐慌与恐惧是一种表现形式,具体表现行为有脾气暴躁、情绪失控、易于他人发生冲突等行为。
(二)焦虑不安
疫情下与疫情相关的信息传播速度快且传播面广泛,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些信息和家人、学校等有意回避的群体性活动无形之中形成一种紧张氛围,多数小学生表现出焦虑不安的心理波动行为。
(三)自由散漫
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了正常教学秩序,也扰乱了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正常节奏。部分小学生出现自由散漫的行为表现,如本人所带班级中的小林同学,在线教学中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恍惚不定等。
二、疫情下小学生心理波动的心理归因
(一)教师心理辅导工作不到位
新冠疫情爆发后,学校各部门忙于防控工作的开展,教师团队忽视了疫情对小学生心理波动的影响,心理辅导工作开展不及时 、不到位;另外,新型线上教学模式对班主任和各任课教师而言是一种全新的挑战,教师团队往往将主要精力置于教学活动开展之上,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的推进。
(二)疫情与疫情防控知识不足
学生心理辅导是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一项组成部分,但多数小学班主任和教师未及时补充知识,疫情防控知识掌握不全面,小学生面对生活、学习等节奏被打乱的现状,对未来的不确定使得小学生表现出多种心理波动。
(三)小学生心理素质整体偏低
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小学生身心均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信息真伪辨别能力、抗压能力、抗负面情绪等能力和心理素质普遍偏低,疫情的不确性因素无疑冲击学小学生幼小的心理,使得小学生出现心理波动的行为表现。
三、疫情下小学生心理疏导的对策
(一)开展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工作
疫情下小学生心理波动表现不一,针对不同表现需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心理辅导工作,具体见下表1所示。
表1 小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方法汇总表(见右上侧)
结合表1内容,上文论述了本人所带班级的小林同学,在实际心理疏导工作中,本人利用晚上时间与小林同学进行交流,交流内容有疫情下饮食起居、线上学习、家庭生活等,还会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小林交流其感兴趣的游戏和篮球等内容,拉近与学生间的关系,增强小林的学习信心。
(二)开设疫情与疫情防控知识讲座
了解和把握疫情防控是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多元主体应重视的重要内容。从学校层面而言,通过线上形式为班主任和教师开展理论知识讲座,结合小学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引导教师把握疫情防控中小学生心理波动的表现、形成原因和如何针对性防控;从教师层面而言,疫情及后疫情时代下,首先需要深入了解班级中学生心理波动的类型,对不同类型进行分类辅导,同时为学生开展防控知识学习,主要形式包括有播放与疫情相关的视频、纪录片等、采用线上教学形式开展防控知识课、针对学生心理波动现状,邀请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线上辅导和疏导。
(三)家校合作共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针对小学生心理素质整体偏低的现状,班主任应与学生家长共建家校共同体,结合疫情下小学生心理波动情况,与家长协同开展心理疏导工作。一是定期开展线上家长会。按照班级中学生心理波动的不同类型,对家长进行分组,各组采用一对多(班主任与多名学生家长)协商具体的心理疏导方案和实施计划;二是构建家校沟通机制,即针对部分心理波动严重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疏导,通过线上视频或者电话访谈等形式与学生及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阶段性表现、诊断问题并协商针对性的协商方案。如笔者所带班级中的小林同学,疫情下该生表现出自由散漫的行为,加之,家庭教育心理波动行为已严重影响到线上学习。因此,本人了解小林同学的真实情况后,第一时间与小林父母外公外婆沟通,双方共同协商心理疏导方案,即课余时间由监护人负责监督考勤签到,课时各任课教师随时提问,课后教师负责一对一辅导作业。同时,还调动同伴同学的积极性,共同关心小林同学,使其感受家庭和班级中教师与学生给予的爱和关系。
总而言之,进入后疫情时代,小学生心理疏导问题应提高关注度,教师协同家长共同完成心理疏导工作,家校间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构建适合后疫情时代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渠道,为帮助小学生适合后疫情时代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和节奏奠定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于春雷.加强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意义探讨[J].心理月刊,2019,10(28):45-47.
[2] 赵爱芬.加强小学生心理教育刻不容缓[J].散文百家·国学教育,2019,12(04):135.
[3] 刘娜.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和辅导[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0,05(28):67-68.
作者简介
李学浓,女,1970年9月,广东,本科,小学高级,广东省深圳市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