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思路能力的培养
作 者:张利民
(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第五中学,黑龙江 鹤岗 156200)
大
中
小
摘 要:随着新课改标准的提出,提高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成为教学重点任务之一。初中物理实验是基于物理原理,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强化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内容,是体现物理教学新理念,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教学方法
前言
物理作为一门综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学科,对学生的基础理论掌握和思考观察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在实际的物理实验教学当中,教师运用的实验方式较为陈旧,操作形式过于传统,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不到适当的激发,以此使得学生的物理知识理解不透彻,学习效率低下。针对实际教学问题,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实验操作,融入丰富的教学活动,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本文就其具体措施展开讨论。
一、重视实验观察,巩固科学原理
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现象,掌握物理规律的主要方式,由于受到学生发展特殊性的影响,学生对于比较抽象的物理知识理解程度不够,极其容易对学习丧失兴趣,导致物理学习效率降低。因此,为了重视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帮助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基础的物理原理掌握起,并逐渐将其运用到实验操作当中,强化学习质量。例如,在进行“内能”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内能原理,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给学生通过一个小型实验演示的方法来进行,比如,老师可以在配有活塞的玻璃筒中,放入一小块硝化棉,然后将活塞迅速压下,让学生们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并通过和学生们进行交流互动,理解知识。“同学们现在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玻璃筒中的硝化棉开始燃烧”。“那么在此过程当中,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过程的能量转换是什么?”在学生进行简单的讨论思考后,学生们正确认识了该实验过程是消耗了机械能而获得了内能,深入理解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能量转换关系。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思考,进一步巩固科学原理,来了解内能的转化形式,为后续教学提供基础。
二、着眼探究过程,强化现象分析
实验操作的步骤给整个实验结果起到了引导作用,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当中,如果操作步骤不当,可能直接导致整个实验结果的失败。因此,为了保证实验效率和质量,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时,还必须着眼于实验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具体步骤和具体细节的分析,确保将每一步操作的原理和现象都理解和观察清楚,保证最终结果的分析。例如,在“电生磁”学习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小磁针,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实验步骤来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比如,让学生第一步先将小磁针静止下来,使小磁针保持在南北方向静止不动。第二步就是给学生准备一根导线,在小磁针上方平行于磁针放置导线,第三步,引导学生分别将导线接在电源的两极上。在学生进行三步骤的操作过程后,让学生自主观察小磁针的现象。学生们进行正确步骤操作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观察到小磁针发生了转动,这种现象就说明在导线的周围存在着磁场,是否和实验操作现象的,但是有几位同学并没有观察到小磁针发生旋转,这时候教师就需要让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步骤进行分析和重新测试,看看是否将导线与电源连接错误,并进行及时的调整,重新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在整个实验过程当中我们发现,步骤的严谨性是实验成功的必备条件,教师必须鼓励学生进行细心的步骤操作,以保证取得准确的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教学目标。
三、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创新意识
在当前素质教育培养目标提出下,教育者不仅仅是对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发挥学生个人的创新能力,促进其个性发展,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基础。因此,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将传授式课堂转为自主式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主人翁身份,让学生明白学习主体。此时教师在创新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将课堂教学模式以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调整,比如让学生先通过自主预习和小组讨论,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教师则负责对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讲解和解决。例如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操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操作之前,教师将与实验有关的实验工具,比如“电流表,电压表,电池”等给学生准备充分,并且告知学生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必须是开关始终处于断电的状态,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当中,教师是可以适当的将思考问题给学生提出,比如“如何使灯泡发光?要想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需要在电路中接入什么器材?”等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四、融入户外实践,开展多元学习
物理实验与生活当中的种种现象息息相关,很多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都来源于生活实践,在进行一些与生活化关系比较密切的实验时,教师可以摆脱传统的课堂实验操作方式,带领学生进行课外实践,丰富学生的实验操作途径,让学生深入明白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强化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到“太阳能”时,由于能源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能源发展,教师可利用这一内容,引领学生进行生活中太阳能用途的调查和研究。比如“太阳能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家用的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光能转换为了什么能?”通过合理的实验问题的设置,再加上学生对生活现象进行调查和研究,丰富了学生的实验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有效的体现了创新是物理实验教学,保证了教学知识的应用性。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实验的合理教学为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保证提供了前提,是物理教学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适合学生发展,教师需要重视对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实验设计,结合生活现象,深入理解相关知识,以达到教学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韩象忠.浅谈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9):56.
[2]汤慧杰.初中物理实验创新与改进[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8):51.
[3]纪庆群.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培养分析[J].考试周刊,2020,(72):137-138.
[4]郑长傲.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设计分析[J].新课程,2020,(28):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