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气氛是衡量一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教学时,经常听到有老师这样唉声叹气:现在的学生怎么学习兴趣一点不浓,上课学习一点都不积极,尽管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声情并茂地讲课,而下面的学生有的两耳不闻,有的两眼发呆,有的甚至香甜入梦,把老师的讲解戏变成了“催眠曲”。怎么改变这种情况呢?怎样才能把课堂气氛搞活起来的呢?
一、教师的教态促成良好课堂气
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课堂气氛,教师的教态有先入为主的作用。当教师走进教师的那一刻,教师教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这种先入为主的方式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要用亲和、自然的教态去面对学生,及时调整好你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具体来说,要做到:
1、营造一个快乐的环境,把微笑带进课堂。
如果老师上课没有热情,学生肯定是无精打采的;如果老师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课堂总是带着“火药味”,总是拉着长脸严厉镇住学生,那么课堂肯定是像死一般沉寂。这点让我感触最深、这个学期我刚刚调到新的学校,接任五年级的语文,我了解到这班学生课堂纪律差,因而第一天我便板着面孔,极严肃地给他们上了一堂课,结果是整堂课一个个学生表情麻木,犹如放在教室的树桩。学生中没有一个举手回答提问,回答问题,整堂课死气沉沉更无法从学生那里反馈出本堂课的教学效果。而教师本人更是身心疲惫,课后我向学生了解原因,他们都说怕答错了挨老师的批评,怕同学笑话。对此,以后上课,我一改往日的冷面孔,把微笑带进了课堂,课堂上我用温和的语言,慈爱的眼神,鼓励他们,并适时地给予表扬,渐渐地学生胆大了,敢说、敢问、敢与老师讨论了。课堂气氛融洽了,教师教学也轻松了,所以每一节课,教师至少要让学生笑一次。
2、多给学生“赞美声”。
明代教育家王阳明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教学也如此,教师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别,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获得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其实就是赞美、表扬。表扬教育是现在比较流行的教育方式,我们老师不要吝啬赞美声,赞美声可以促使师生进入教学的兴奋状态,老师及时准确地赞美学生,增强学生自信感和让人羡慕的崇拜感,学生自然会在学习中,会用各种方法展示自己的成就,课堂就不会出现学生学习兴趣一点不浓,上课学习一点都不积极,尽管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声情并茂地讲课,而下面的学生有的两耳不闻,有的两眼发呆,有的甚至香甜入梦,把老师的讲解戏变成了“催眠曲”这种现象了。
二、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的活泼好动的,我们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活动调节课堂气氛。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差,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交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情景。在课堂上创造情景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要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其中的乐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是用说教去教育学生,学生不再用死记硬背来学习。通过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验,寓教于乐,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三、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四、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唯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总之,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效的互动活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而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课堂气氛不适宜,呈现消极、沉闷的局面,学生的思维感到压抑,窒息智慧火花,没有学习的热情。反之,学生学习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方法有很多,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去发现和总结,相信这样的教学能把孩子们引入学习的自由天地,让他们快乐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使语文课魅力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