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语文中核心素养的渗透

小学语文中核心素养的渗透

作 者:李秀娇 (广东省惠东县吉隆中心小学 516300)

 摘   要:随着当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变革,但学生往往对语文这门学科所下的功夫会少于其他学科,归其原因还是不重视、没兴趣。在我自身的长期教学生涯中,我愈发感觉到语文的重要性,而怎样学好语文,怎样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学生的核心素养,一直以来都是教师们激烈讨论的重点话题之一,本文将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探究和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教学方法探究
当代教师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缺少合理的教学方法,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通常会通过要求学生大量抄写、背诵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往往这些方法比较枯燥,会使学生缺少对语文合理正确的认识甚至产生厌烦心理,从而抵触语文这门学科。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打开思维,不要仅仅局限于上课学到的仅有知识,局限于那本书,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把教学的最终目的延伸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最有利的教学条件。
一、充分了解学生特点,关注学生课堂状态
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能够充分的反映出教室课堂行为与学生的学习状态。作为教师要时刻保持课堂警惕,多多关注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调控,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沉默不言、反应麻木等表现的时候,我通常会反思自己这节课的课堂设计是否妥当,是否超出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接受范围,是否自己讲课过于枯燥无味导致学生不感兴趣;当学生在课堂情绪浮躁、过于活跃、思考问题不深入时,我会反思是否自己显示的内容过于表面导致学生找不准深入问题的思维,回答问题脱口而出,不经思考。这样的反思我会因势利导,在以后的课堂中引以为戒,调整教学方式,创建合理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摆正自己的学习地位。
比如在讲授《少年闰土》这篇课文的时候,在课堂上我发现我的学生课堂表现状态不佳,课后作业做得也不太理想。于是我反复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是因为课文对于现阶段学生来说过于难懂还是因为我的授课方式有问题。后来我尝试改变授课方式,重新补上这堂课,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参与进课堂,在课堂感觉到不压抑、不沉闷,这样的课堂效果远远高于前者。
二、重视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要想学好语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理解能力,非大量阅读不可。阅读是小学生拓展视野、增长知识和提高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的最有效的办法。而小学生往往不善于阅读,不乐意阅读,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引导,去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在多年的执教经验下,我认为培养学生最重要也是最明确的一点是需要老师去尊重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只要孩子对阅读感兴趣,愿意去阅读,就不要过多干涉学生的阅读,要对学生的阅读行为尊重,不能站在一个大人的角度赋予学生功利性的阅读目标。
例如我会在我的课堂上,每周设立1-2节的阅读课,学生可以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不局限种类。有次我发现一个学生所看的书是一本漫画,当时我并没有制止这个学生,因为我知道哪怕是一本漫画,也会有自己所展现的价值,所以也就默许这一行为,甚至有时我会给学生推荐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漫画之类的书籍,从而引导学生去爱上读书,又不局限于读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而自己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对语文学科的学习能力。
三、精心设计语文课堂,焕发课堂生命活力
学习语文学科我们应建立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培养这种能力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为此,我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的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等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学生个人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学习、集体授课学习等,让学生培养出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例如在教《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就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这篇课文,然后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去讨论互相交流各自的意见,再让学生各自站在不同人物的角度去了解文章中的人物性格,让学生自己领悟到“贪得无厌”这个意思,最后再由我去讲述这篇课文,学生们这堂课的学习起到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在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能领会到语文课堂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
四、坚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高效的课堂学习效率无疑应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应把课堂教学变为“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为主”变为“学生质疑,老师回答为主”。这样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大大加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只有动起来,才能够更好的去学习,不能一味地被动接受的去学习,要变成主动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去主动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例如,在我之前教学生涯中,我都是采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一教学模式,但是课堂上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算太高,虽然能够勉强的完成学习任务,但是我还是不太满意,因为这样的状态下的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主动的学习。在之后的课堂,我讲上课对话改变为“学生质疑,老师回答”这一方式,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学生在老师提出问题时,往往会经过自身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样的使学生主动学习,无疑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主动学习,学生才会大大的加强学习兴趣,更好的提高学习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能力及兴趣的同时,既要注重内在,也要注重外在。要从课堂和课下、教师和学生等多角度去分析问题,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学习能力。最后,要注重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引导学生,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语文成绩也就自然而然的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平.基于核心素养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优化策略[J].新课程,2020(38):44.
[2]赵引弟.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20(78):71-72.
[3]董红梅.从教学实践看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J].新课程,2020(35):12.
[4]张静.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课堂拓展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J].新课程,2020(3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