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引入中的教学情境创设
作 者:何海燕
(广东省惠东县大岭中心学校 516300)
大
中
小
摘 要:初中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对比小学,从初中学生年龄特点来看,他们的思维刚从形象思维慢慢过度到抽象思维,不具备有高度空间想象力和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应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以及每节课讲解的内容创设情境进行教学。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将学生迅速带入课堂,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还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是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引入;教学情境;情境创设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上如何引入将影响整节课的课堂效果。情境创设无疑是引入中重要的角色!适当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注意力迅速转移到学习上,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所以创设的教学情境要具有趣味性、探索性、贴近生活实际,要与当堂知识联系紧密,才能使学生快乐学习,轻松掌握所学知识。下面我将谈谈初中数学课堂引入中如何进行教学情境创设。
一、贴近生活进行情境创设
教学内容如果是生活中常见常用的实例或图案,在教学中可适当进行情境创设,这样引入最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轻松接受所学的新知识。如在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让学生先回忆在郊外看到的高压电线杆上有什么样的几何图形?学生会回答:三角形。再问:你知道为什么要用三角形状的框架吗?学生继续回答:比较稳固。最后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点。同样讲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时,也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伸缩性大门。这样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快速掌握所学知识,并且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二、实践演练进行情境创设
初中数学相对于小学,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抽象性较强,课堂上可利用情境创设把规律或结论实践演练一遍。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时,本人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导入:课前先让学生私自准备一张纸质三角形,课堂上让学生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开,并拼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平角。学生马上就明白:三角形内角和是等于180°。然后再画出相应图形写出推理过程。这种情景创设,一方面能让学生把当前所学内容和实践演练的事物及结果紧密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明白:实践长真知。
三、用讲故事设疑形式进行情境创设
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孩子更是如此。特别是在数学课堂上,有趣好听的故事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专注于课堂上的探究和学习。比如,在讲勾股定理时,教者先在黑板先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再用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构建出三个正方形。然后以讲故事形式进行情境创设:有一位地主他家的房子结构如我们黑板上画的图形一样。有一天他要为两个儿子分家,在分房子时他规定其中两间小的房子为一份,大的一间为一份。设问学生:你觉得他这样分公平吗?为什么?学生思考数分钟后教师再告诉他们: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勾股定理。通过如此的引入,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学习上由被动为主动,课堂上会积极主动探索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进行情境创设
初中数学知识连贯性很强,若是几何则研究它的形状、大小和位置,若是代数则相当于玩数字游戏。例如,实数的分类,有关各类数的命名就很有相对性。有有理数和无理数、正数和分数。所以在讲实数分类的时候,可先复习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定义以及整数和分数的概念。 然后引入新内容: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待学生对实数的定义理解和消化后,甚至还可以设问学生:我们以后要学习与实数不同类的数该用什么命名呢?大部分学生都会说虚数。这样的情境创设,可以让新旧内容紧密联在一起,一方面温故知新,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如此一来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五、使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情境创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进入了课堂。有人调查过:如果学习过程中听觉、视觉同时进行,能记忆65%的新知识。利用多媒体,有针对性的创设一些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把一些讲不清楚,说不明白的抽象知识,利用动画形式制作在课件中,这样学生观察起来将变得通俗易懂,再抽像的知识都容易接受和理解了。例如,讲几何图形的运动时,无论是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还是图形的画法等相关知识,都可以在引入时作适当的演示和操作。这样通过平台上生动的画面及一些特效的情境创设,更容易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己探索,课堂气氛将变得更活跃,学生学得更愉快,求知的欲望更强。同时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
创设情境的方法方式有很多,它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它是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手段,更是初中数学课堂引入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作为教者应全面了解所教班级学生认知能力,熟悉教材和大纲,才能创设更多有效的教学情境,并在施行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失地引导学生一起投入到课堂中,学生将会学得轻松,学得愉悦,最终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莉.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设计[J].学周刊,2018
[2]金光一,韩禹.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
[3]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RJ].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