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以“疫情”之眼看信贷风险防控 ——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发的公共危机谈起

以“疫情”之眼看信贷风险防控 ——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发的公共危机谈起

作 者:郑 燕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市分行,福建 厦门 3610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因其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已演变成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我国已成功控制了疫情,其中的防控措施和经验对策对信贷风险防控提供了参考。

一、引发“疫情”的相关因素
如果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传染源是内因,是“黑天鹅”,但疏于早期发现、识别和预警就是外因了。信贷风险事件的产生也存在着内外因在不同阶段共同作用的结果。“瑞士奶酪理论”很形象地描绘重大风险事项的产生是各个环节的漏洞被同时贯穿,只要一个环节堵住了可能就会避免风险的发生,因此信贷风险管控必须是全员、全流程的。
二、“疫情”引发的信贷风险防范思考
对于“疫情”的发展我们应该反思:1.疫情信息公开是否迟滞——信贷风险早期预警是否及时;2.患者救治是否耽误、医疗物资是否充足——风险应急处理是否到位;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相关法规运行机制是否缺失——风险防控预警监测管理机制是否落实;4.疫情相关信息是否公开充分——预警信息是否有统一共享平台;5.疫情监控和防控手段是否智能有效——风险监控工具是否创新智能;6.疫情申报和防疫知识是否宣传到位、民众是否配合防控措施——风险文化是否传导到位,信贷人员职业素质、道德风险防范、考核是否落实到位。
三、“疫情”之眼下的信贷风险防控措施
带着以上问题,我们以“疫情”之眼来分析信贷风险防控。追寻造成此次疫情的人类意志和行为源头,存在黑天鹅[1]、灰犀牛[2]以及墨菲[3]三种心态效应,产生的是“不起眼、无格局”的“小事”加上“无动机、不思考和不负责”的惯常行为,造成了“大灾难”。因此信贷风险防控要强化风险意识,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未雨绸缪,加强风险的预见性,着眼于防患未然,善于化危为机。结合这次疫情发展和防控的启发,探讨几个信贷经营管理中风险防控的关键点。
(一)交叉验证、及时预警
本次新冠病毒疫情的信息获取,除了收集医疗卫生机构的监测信息外,还结合了病人自报、民间举报、科学分析、舆情监测等疫情推断渠道,进行即时综合研判,获得了有效的防控。
信贷风险预警监测应通过现场和非现场相结合的预警监测手段,获取工商、税务等外部数据,结合客户财务、交易等内部信息,综合经济走势、市场变化,实现全视角监测,构造客户精准画像;同时结合实地检查、调阅资料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审查模式,提升对数据真实性反欺诈技术,做到“早发现、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及时化解信贷风险。
(二)分级处理、聚焦重点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国内各省市快速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及时切断传播途径,并根据疫情发展,不断完善诊疗方案,为防控疫情的蔓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信贷经营管理中应提升对重大事件的风险预警、跟踪、处置能力,建立分层分类的风险预警处置机制,不断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制定重大信用风险事项管理办法,重视监管、审计、媒体等多行内外多渠道预警信息,及时按照“红橙蓝”三级预警分级处理,采取差异化处置措施,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地采取应急措施,及时化解信贷风险。
(三)完善机制,共享协同
针对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在原有法规条例基础上建立了疫情防控领导指挥、集中隔离、对口支援等联防联控机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每日更新疫情最新动态,国务院新闻办、各地市政府及相关机构及时公布信息,同时积极和世卫组织、其他国家科研机构合作,共同防控疫情。这些机制的完善和信息的共享协同对疫情防控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信贷风险防控中既要有制度规定,又要有落地的保障措施。一是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全过程体系。三个环节相互衔接又要界限鲜明,明确各环节执行人员、内容、路径、时间,并要求相关部门单位应第一时间相互沟通,密切配合。二是建立完善全面风险管理的共享机制。在信贷管理中,对外加强合作,对内加强条线、部门、区域及境内外协同共享,建立内外共建、公私联动的风险交叉预警机制,实现风险信息共享,强化风险的协同。
(四)科技引领,智能风控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各地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动用大数据、云计算、小程序等各种新兴技术和手段,为防控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
信贷风控应突出智能化,适应数字化经济时代要求。一是加强智能风控统筹规划。发挥金融科技的力量,研究智能风控长期规划,引导各类业务、各类产品在设计开发及投产、投后各阶段,将风险控制措施用机控的手段嵌入到流程。二是搭建智能风控分析预警平台。通过平台建设,形成风险数据服务体系,共享风险信息,提高系统“机控”水平,及早发现和判断业务中的“灰犀牛”和“千里马”,为业务发展和风险决策提供更多专业支持。
(五)宣贯文化,建设队伍
此次疫情的有效防控,离不开各种媒体渠道对病毒防控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广泛深入的宣传,以及全国人民自觉主动的配合防疫工作意识。
信贷风险防控应加强风险文化宣贯,持续开展风险文化培训与案例教育,健全风险文化激励约束机制。一是积极践行风险文化。将风险文化融入各项经营管理和制度流程中,实现文化认知、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二是建设优秀员工队伍。打造专业专注、廉洁自律、执行力强的信贷队伍,并将忠于职守的职业精神贯穿到日常工作中。三是完善全面风险管理评价体系。探索建立经营业绩与风险文化建设情况相结合的常态化考评机制,不断完善信贷风险评价考核方案。
信贷风险防控必须是全员、全流程、全方位的,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处置风险要有前瞻性和针对性,主动管理预期风险,做到“风险未至,管理先行”,同时抓住关键风险点,筑牢风险防控底线,加快科技创新与智能风控,才能不断提高信贷风险防控水平。
参考文献
[1]平常人们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实际上发生了.
[2]平常人们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实际上发生了.
[3]小概率事件可能会以大概率发生,任何风险的蛛丝马迹一旦人为放过就可能演化为风险事件.
[4]谢科范.从新冠疫情看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防控体系的创新.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2020.2.23)  
[5]杨兴坤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合作治理.城市与减灾(2020.3.25)
[6]丁国胜.预防、协作与提高——治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空间规划思考.中国城市规划(20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