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浅谈小学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小学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 者:邱清梅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平山中心小学 516300)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对青年人的工作效率和要求逐渐增多,这就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增强,学生要在有效的学习中有效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学习更多的知识,获得符合社会的能力。但是这样高效率的教学要求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心理问题出现的概率,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了人才的有效培养。于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育学生的主要手段,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教师需要思考的内容。

关键词:小学;学科教学;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是学生展开学习的开端,是建立基础的思想和习惯的起始,在对小学生进行教学时应该引入心理教学内容,让学生从小就会调整自己的心理和思想,以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未来的学习与生活。现代社会是一个以考核成绩进行能力筛选的社会,应试是学生前进的必经之路,但是这会导致很多教师对学生的教学采取严格古板的培养方式,重视学生知识学习的情况,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性,严肃的课堂教学环境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还会导致学生幼小的心灵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应该在注重知识培养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正确的品行与观念,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心态。
一、在实际的学科教学内容中展开正确思想的指导
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都是经过教育部筛选过的优秀内容,对学生不仅有专业知识的教学效果,也具备思想启发,建设正确思想意识和心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展开教学时应该有效借助教学内容展开拓展,帮助学生在有限的内容中学习到更多的思想。语文课本中包含这许多优秀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自身健康积极的品行,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来帮助学生对未知进行认知。思想品质的相关教学可以给学生介绍为人处世和做人的基本思想,以此不断加强学生的积极健康心态。小学阶段的学生是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启蒙时期,是为学生日后的学习与生活铺垫正确思想的阶段,因此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状况,培养阳光积极向上的青少年。
比如,语文教师在对课文《为人民服务》进行教学,可以先将文章创作的相关背景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当中可以体会到抗日战争时期的艰难困苦,从而与现在的生活产生鲜明的对比,在更加珍惜现在美好的学习时光的同时提升自己对国家的理解,看到国家先辈的伟大,懂得什么叫以人民为主,什么是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思想。在教学中学生能够逐渐提升自己的爱国意识,为了让祖国更好的发展而积极学习,以自己的能力更好的回馈于社会,建设正确的思想。思想品德的教师可以直接的通过教学的内容来不断引起学生的共鸣和认同,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让学生不断接受积极向上的理念,真正理解这些品质对生活和个人的影响,从而建设坚强的心理。
二、采用鼓励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生活的认知较少,并不能较好的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事物,同时心灵较为脆弱,比较在意教师的评价和家长的态度,因此为了较好的维护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从小建立一定的自信,教师需要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言辞,多对学生给予肯定与鼓励,让学生能够带有乐观的心态进行学习与成长,降低负面影响与负面情绪出现的概率。社会上经常出现教师打骂学生的新闻,这种现象受到社会的谴责。教师应该采用理智温和的教学方式,采用鼓励的方式推动学生主动学习,避免学生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比如,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以温和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在课堂互动中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教师传递的思想,鼓励学生积极配合教师进行问题的思考与解答,在学生进行回答后,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表扬,让学生看到自己积极学习是可以取得一定的提升,从而对学生产生一定的热爱。自信和积极的态度可以降低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同时教师在平时课余时间多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目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及生活上的问题,帮助学生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在沟通中进行一定的心理缓解和心理疏导,保护学生的心理,让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三、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心理建设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应该通过学生容易理解和愿意接受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积极面对一些问题,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掌握一定的疏导能力,拥有正确的思想认知。多媒体作为现代教学的设备之一,拥有互联网的多方面资源,可以通过视频教学、知识汇总的方式为学生展开一定的心理教育,让学生能够看到一些真实发生在身边的事例,逐渐积累一定的正确思想。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关注度,引起学生的兴趣,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心理与知识程度。
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和心理的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心理类节目和德育教学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观看中逐渐增加自己对实际社会和谐因素的一些认识,看到一些不正常心理对自己的伤害,积极接受一些正确的思想和判断,改正自身具有的问题。教师可以针对某一件事进行询问学生的思想和看法,从而了解学生的内心。对于小学生的心理教学而言,不仅仅需要帮助学生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降低心理问题出现的概率,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知识教育,让学生有一定的思想品德基础,能够区分善恶是非,懂得思考与分析,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总结
青少年的健康心态近年来一直是国家所高度重视的,社会上出现一系列未成年人不良事件都需要引起教师的深思,在教学的过程中多注意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小学阶段的学生内心脆弱,强制性和批判性的教学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阴影,因此教师需要借助柔和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内容,多肯定多鼓励,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以正确的心态解决遇到的问题,消化不良情绪。上述方式来源于实践,能够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教师们可以借鉴使用,共同进步与成长。
参考文献
[1]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方法[J].柳琴珠.黑河教育.2018(02). 
[2]新形势下高校心理健康普及工作的思考[J]. 孙立锐,冯晓丽.才智.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