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于国家就业政策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研究
作 者:刘伟南
(沈阳工业大学,辽宁 沈阳 110870)
大
中
小
摘 要:就业问题关乎民生,一直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尤其是即将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对前途和发展一片迷茫的大学生们。因此,就业问题也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未来是掌握在年轻人手中的,像大学生这样受过高等教育的优秀青年,更应该得到充分施展的平台和机会,为社会和国家贡献出更多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虽说我国在此方面制定了很多政策,也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果,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除了很多问题还未彻底解决外,又有很多新的问题浮出水面。所以,对当前形式进行细致地分析与评估,对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政策还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国家就业政策;大学生就业;青年发展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竞争愈加激烈,就业率也越来越低,就业难度不断加大。主观上来看,大学生对自己的认知不足,没有形成短期和长期的职业规划,毫无发展的目标,对未来充满迷茫。这导致一些大学生不知道自己适合从事何种行业,盲目的选择工作,进而导致频繁跳槽或者直接失业的情况屡见不鲜。还有部分大学生选择参加公务员考试,虽说也算有志,但激烈的竞争常常让很多人屡试屡败。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必须要做有用武之地的英雄,将自身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解决现实问题,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国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
一、当前我国就业实际情况调查分析
近年来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致使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大增加,进而导致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重,呈现出“毕业即失业”的态势,就业率逐年减少。这对社会的发展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党和国家不断优化和更新相关政策,希望改善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但收效是否显著必须要经过实际考察才能评断。本文通过随机访谈的方式,对某大学的200名大学生进行相关话题的访谈,并根据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毕业后是继续深造还是选择工作
结果显示,大约有80%的大学生选择毕业后直接工作,而约有20%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可见,选择直接工作的大学生占大多数,其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
(二)毕业后的就业方向
综合来看,选择做公务员的学生占的比重最大,其次是自主创业和加入国企。很明显,国家企事业单位给予的稳定性和保障性更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对工作的要求。而近几年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和帮助,使得选择创业的大学生也不在少数,这是一种积极的表现。
(三)毕业后的就业地点
相较于45%的学生选择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选择去中小城市的人会多一些,占51%,而仅有少数人有到小城镇或者去西部偏远地区就业。通过深入访谈了解到,选择到大城市去,是因为有更多的机会,也更有挑战性。选择中小城市,是因为中小城市的生活节奏适中,不会面对太大压力。而选择小城镇或偏远地区就业,若不是家乡所在,便就是一种精神和一腔热血的支持。虽然做出这种选择也很合乎情理,但从宏观角度分析,将会导致某些地区竞争太过激烈,而有些地区人才紧缺的情况,实在不利于各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四)就业压力
大多数的学生均表示自己有就业压力,尤其是距离毕业越近,这种压力愈加沉重。究其原因,很多学生认为由于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用人单位的选择性越强,竞争越来越激烈。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综合素质相较社会要求还相差甚远,因此倍感压力。其实从根本上来讲,是自己的能力不足,自我认识和社会认识都不够深刻,没有意识到提升综合实力才能提升竞争力,掌握先机和主动权。
(五)对就业政策的看法
大多数学生表示还是有帮助的,能够提供给大学生更多的就业指导和见习实习的机会,并且另一个方面还鼓励大学生到中小企业和基层中去,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和能力。在改进建议方面,大学生建议作为就业政策的主要服务对象,还是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听取学生的建议,作为改进政策的依据之一。
(六)接受就业指导和参加教育见习的方面
绝大多数表示有必要学习,这不仅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认识社会,找到自己和社会需要的差距,更好地提升自己。并对自身短期发展制定一个有方向性和目的性的计划。
二、国家就业政策从制定到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宣传不到位
很多大学生对国家所制定的计划不够了解,甚至有的大学生并不知道有相关政策的存在。这将会使学生产生误解,以为党和国家对此事关注不够。
(二)就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之间衔接质量差
从就业制度制定好到各基层部门进行实施,中间有很多环节并不是必需的,多部门合作完成的要求是工作衔接高效,若程序冗杂,则会适得其反。
三、对于就业政策优化的建议及对策
(一)加大国家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
大学生是就业政策的主要对象,有充分理解和掌握就业政策的必要性。要强调宣传形式的多样化,宣传内容的准确性和具体性。
(二)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政策体系
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实施后的效果评估和改进等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因此必须要保证每个环节的完整性和环节间的连贯性。在政策实施前,做好宣传和解读工作,将政策精神准确传递,广泛传递;政策实施时,学校做好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就业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优秀人才,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为学生提供岗位支持;最后,做好就业率的调查和回访工作,询问学生在就业时遇到的问题并帮助解决,善于总结和积累经验,根据这些实际情况,优化和改进政策,确保政策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参考文献
[1]李意兰.马克思主义职业选择理论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3):9-10.
[2]谢华萍.当前我国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9(10):34-35.
[3]谢念湘.大学生就业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11):81-82.
[4]佟玉英.大学生就业环境研究[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19(8):28-29.
[5]孙晶晶.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及引导策略研究[J].高教研究.2019(10):65-66.
作者简介
刘伟南,1990年5月生,男,汉族,籍贯辽宁省铁岭,硕士研究生学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职称讲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