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分析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分析

作 者:徐恒宝 (江苏省高邮市甘垛镇平胜小学,江苏 高邮 225600)

 摘   要: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计算教学的目标也越来越具体,培养学生良好计算的能力,是小学数字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把握住计算的结果进而来理解计算的过程,能够使学生循序渐进,让学生受益终身。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计算教学;分析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计算教学的目标也越来越具体,新课程标准中也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计算教学在不同年级段提出了不同的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是基础能力,也是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良好计算的能力,是小学数字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计算能力作为小学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能力,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进行学习,为什么新课程标准还要将计算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目标,这里将对小学阶段计算能力的培养的原因和策略以及计算能力培养过程的误区进行浅显的分析。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什么将计算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
1.在小学数学的整个学习历程中,计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它不仅是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工具,在其它方面也有着广泛的运用,数学计算能力的好坏影响的不只是数学本身。
2.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训练并不是入学后才进行的,早在幼儿时期家庭就已经对其进行了数学计算能力的训练,这样的训练过程和人相伴一生,生活中离不开计算,所以熟练的掌握并能运用计算对于学生一生尤为重要。
3.计算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用,计算也有其自身的理论,如何让计算更加的简便高效,也是一门学问,掌握其中的窍门,不仅能节省计算的时间,也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
4.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数学中大多数的定理、概念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学生把握住计算的结果进而来理解计算的过程,能够使学生循序渐进,让学生受益终身。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计算一直是老师比较重视的问题,因为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发现:尽管课堂上讲了又讲,强调了又强调,练了又练了,但是当下一次面对同样的问题时又会犯错。怎样让计算教学更加有实效,让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断增强,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个人认为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上计算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学习的过程学生对某个方面感兴趣,往往在这个方面会很努力,也会做得很好。在教学中老师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比如说游戏法。游戏教学在低年级的教学中用得比较多,游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专注于这件事,在教学时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开展小组竞赛、我们比一比等游戏,学生能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在游戏教学中所获得的教学效果也会比讲练式的课堂好很多。除了传统的游戏法外,现代课堂教学中借以多媒体设备的辅助,也能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媒体课件中融合了声音、动画、图片、视频等多种元素,从不同方面吸引学生的眼球。
在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时,先预设好一定量的口算题,逐条呈现给学生。随着学生口算状态的不断提升,口算题出现的间歇也越来越短,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学生与电脑比赛的情境,通过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与电脑试比高的情绪,学生的计算积极性非常强。在初期时还埋怨电脑速度太慢,要求老师加快速度的热潮。正是由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游戏中学生的计算能力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二)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生活,最后也应用于生活,计算也是同样。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计算,最常见的莫过于购物,在购物的过程中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计算,算重量,算总价,算差价等等。我们在教学进也可以提取生活中的经历,创设相似的情境,模拟会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来解决,这样的情绪使学生很有亲切感,会把生活中解决问题策略带入到课堂中来,更好的解决了问题,达到了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
在课堂中老师创设了逛超市的情境,学生自主提出需要添置的物品,老师设定好所需添置物品的价格,比如“到文化用品柜买文具,一枝笔2元,买3枝要多少钱?”或“到食品区买包子,每只包子2.5元,小明早上要吃3个包子,需花费多少钱?”这些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的计算题,淡化了学习的难点,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探究,深化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习数学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并探索新问题的过程。计算教学中的探索并不是让学生学会一种解决方法,再试着用这种方法去解决另外一个问题。而是在掌握这种解决问题方法的基础上,尝试通过转化、逆运算等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其它办法。
我们在教学简便计算时,一般都是出示预设的题目,让学生去计算,然后再提出有没有让计算简便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去掌握解决这种类型的简便计算方法。而事实上,一种问题会存在不同的简便计算的方法,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的老师就应该开放我们的课堂,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而最大化的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学生掌握了一种简便计算的方法以后,我们老师还要注重总结,让学生清楚是如何掌握这种简便计算方法的,然后再让学生在实际的计算中去探索不同问题的简便计算方法。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创造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注意什么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对计算教学的重视要远远低于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大多数老师认为计算教学只需要让学生多练即可。实际上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计算教学和其它教学一样重要,因为其中不仅有学生能力的培养,还有概念的运用,理论的概括和实践。
1.熟练的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基础。很多学生在入学前家长就开始对其进行口算能力,而从小就进行口算训练的学生大多数计算能力都很强,那是因为口算是计算的基础,因此加强口算的训练,是熟练进行计算的必要保证。
2.计算教学不是多练习。很多老师认为计算教学就是让学生多练,只要讲清楚计算的方法就行。这样是不对的,算有算理,算理的掌握是保证学生进行正确计算、简便计算的基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保证学生计算熟练,更要让学生明白这样计算的道理。
3.在提高计算水平中忽视了习惯的培养。有很多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不会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上出错,却往往败在了计算上,原因在于低年级阶段忽视了计算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想想什么地方可以运用简便计算。其次要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习惯,当计算时遇到较大数字、复杂的数学时,要不急不燥,耐心细心的进行计算。另外还要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耐心细致的检查可以发现计算中出现的错误。
计算教学需要老师、学生坚持不懈的努力,计算方法是多样化的,在多样的计算方法中寻求最简便的计算,从而快速、准确的形成答案,这不仅仅取的问题,更多的是算理熟不熟,习惯好不好。新课程改革在计算教学中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改善方法,合理的进行计算教学,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林琳.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分析[J].课改论坛2018,(07)
[2]向青.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J].中小学教育 2019(342)
[3] 李平.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