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数学-生活”双向化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生活”双向化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作 者:陈泰枢 (温州市苍南县钱库镇第三小学,浙江 温州 325804)

 摘   要:众所周知,数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工作还是科研,都离不开数学的参与。由此可见,在教育界中,不断加强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引导学生尽早养成“数学-生活”的正确观念十分必要。小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阶段,同时也是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重视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的培养。本文就“数学-生活”双向化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研究作出了相关分析,希望能为有关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对策
前言
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以及发展思维能力,体验数学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由此可见,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尝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实际应用、优化例题、加强交流等多种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实现知识的运用、问题的解决,进而促进其多方面素质的提升。就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教学脱离实际,仅仅通过讲授课本知识来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脱节;同时,部分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仅仅将这一理念流于表面,缺乏深层次的落实,这样既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将“数学-生活”的理念真正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最终使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质的提升,为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生活情境式”导入
课堂导入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够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知识做好铺垫。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生活”双向化的教学中,需要将这一理念融入到课堂导入环节,使学生潜移默化的进入本堂课的学习,进而收获高质高效的课堂。例如,在学习“统计与可能性”这一单元时,对于其中与统计有关的知识点,教师可以用当前受到人们关注的体重问题进行课堂导入。首先,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不同体重和体型的人,包括肥胖型、匀称型、偏瘦型等,不同体型的人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这样能够带给学生熟悉感,使其迅速感受到本堂课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其次,教师再与学生们聊一聊:造成人们不同体型的原因有哪些呢?在你们身边大多是哪种体型的人?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并跟着教师的节奏进行思考和分析,保证较高的课堂效率;最后,教师再为学生展示数据的统计过程,为其讲解如何更加清晰明了地表现数据,从而顺利导入课堂知识的讲授。
二、“生活体验式”探索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不仅仅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生活情境开展深入探究,从而结合已有经验解决一定的问题,这样才能实现数学知识的转化和应用,并在长期的实践锻炼中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将数学问题的探究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带领学生体会探索的奥妙。例如,在学习“统计”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布置一项任务:对自己家庭最近一个月的支出情况进行调查,同时计算各项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比,然后将结果带到课堂上与师生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将自己的调查结果制作成数据统计图,这样就能够十分清晰地看到哪一项支出所占比重最大以及哪一项所占比重最小。例如,有的学生可能会看到自己的零食支出占据了较大比重,这样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引导:吃太多的零食不仅会花费许多金钱,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以后要适当减少吃零食,可以把这部分钱用来购买书籍,这样既能够学习知识,还可以做到合理消费!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也能够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之外的教育,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生活实践式”巩固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需要不断的巩固,才能将知识真正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同样,在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开展“生活实践式”巩固,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进而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形成数学的意识和能力,真正达到学习数学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了“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课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的课后实践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首先测量学校操场的面积,然后将操场里面的部分划分成不同的图形,如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同时对这些不同的图形进行规划,哪一部分种上什么样的花,最后将操场设计成一个漂亮的花海。在此过程中,学生就需要计算不同图形的面积,从而做到对操场的合理划分。这样的方式就能够运用到课堂上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同时实践任务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任务场所是学生们所熟悉的校园,同时任务内容是同学们感兴趣的设计方案,既能够实现知识的实践应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不断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和“生活”是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锻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联系实际生活学习数学知识,能够促进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积极将数学与生活进行融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生活发现数学、探索数学,同时也能够养成用数学的角度和态度去分析事物的习惯,这样才能真正构建“数学-生活”的教学体系,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注入更多活力。
 
参考文献
[1] 万中普.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生活"双向化的探索[J].新课程导学,2020,(4):78.
[2] 孙建红."数学生活化"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生活"双向化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新课程·中旬,2019,(10):205.
[3] 郑青青."数学—生活"双向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J].新课程·上旬,2019,(1):64.
[4]盖建芳.数学—生活双向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对策[J].新课程·下旬,2019,(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