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加强中小学教师心理 健康教育,更好服务于学生发展

加强中小学教师心理 健康教育,更好服务于学生发展

作 者:张 薇 (河南省卫辉市教师进修学校,河南 卫辉 453100)

 摘   要:在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下,教育者不仅对学生提出了高要求,更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标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路上的指导者,其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心理健康教育在当前的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是保证学生进行学习发展的重点。因此,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转变教学思想,确保自身心理健康。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措施
前言
心理健康在中小学教学当中受到了教育者的重视,尤其是近几年来一些有影响力的教学现象的出现,更加使得教育部门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尤为关注。好的心理健康是保证教学顺利发展的第一步,有利于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发展,逐步实现教学目标。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一系列心理问题,难以实现教学的有效发展。本文就当前中小学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具体的改进措施展开讨论。
一、当前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心理健康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时,比较看重学生的成绩,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关注程度较低,对自身的心理健康关注程度也较低。尤其是教师在面对班级当中出现的一些突发状况时,自身的情绪得不到很好的调整和发挥,容易将情绪表达在学生身上。还有就是在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判时,也往往采取单一的标准,认为分数高的学生才是好学生,对学生产生偏见,这样不仅导致学生对教师的印象越来越差,还容易丧失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给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
(二)工作模式改变,心理压力增大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这个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之而来的是教师的工作量增多,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教师不得不采取提前备课,课下及时修改作业等工作,逐步导致教师的身心疲惫,再加上来自于行业之间的竞争压力,都使得教师的心理压力逐渐增大。甚至有些教龄较长的教师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和当前教学模式更新的变化,一时间对新的教学任务产生巨大的压力和恐惧感,这些都会逐步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产生不良的后果。
(三)教学活动单一,不良情绪增多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当中的指导者,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下,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采取较为单一的教学活动,时间久了以后,教师难免在单调的教学活动当中触发情绪,尤其是在情绪得不到解决时,更会加剧教师的心理趋于不健康,如果教师在受到家庭生活方面的影响,非常容易在课堂当中将情绪表达出来,施加给学生,以打骂学生为发泄情绪的途径。这种行为是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做法,也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让学生在恐惧和压力之下进行学习,逐步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远距离的师生关系,最终导致学生厌恶学习,违背教学原则。
(四)缺少心理课程,相关经验欠缺
在当前网络技术较为发达的教学环境下,出现在教师身上的不良问题也越来越多,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的中小学对学生开设的有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但是对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却往往采取忽视的态度,过于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教学,却忘记指引者在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发挥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由于缺乏心理课程的安排,很多教师容易受各个方面的影响,导致不良的心理,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误导性的作用,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与此同时,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学时,由于教师本身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心理课程,给学生讲解的知识也缺乏专业性和指导性,教学经验相对欠缺,教学效果也就不太理想。
二、改进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
(一)改进教学理念,重视心理教育
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心理健康似乎不是一门专门的课程,教育者也不太重视对自身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现和解决,部分教师认为自己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就应该听取自己的命令,不管学生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教学理念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这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下完全不可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应该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当中发挥个人学习潜能,培养个性发展,逐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将课堂的主体认识清楚,明确自身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是发挥着辅助性的作用,重点应该就由学生自己来进行学习,多多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想象力,对学生提出的异议进行沟通和解决,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大胆创新。有的教师在对学生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时,采取严厉的制止态度,告诉学生这种想法和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不符合逻辑的,并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进行学习和思考,这就是教师的心理健康不完善的表现,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想象力培养,遏制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是违背当前教学原则的表现之一。因此,学校为了给学生提供健康的学习环境,首先需要帮助教师正确认识到社会的发展要求,协助教师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将自己的教学态度和心理健康都放在当前社会的发展前提下,贯彻教学改革要求,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的中小学学生。
(二)减轻教学任务,改善教学环境
舒适的教学环境给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了前提,尤其是在当前教学压力和教学竞争逐步增大的情况下,教师的教学压力无处释放,学校通过一些简单的教学措施,帮助教师改善教学环境,让教师时刻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来面对学生,给学生起到良好的榜样和示范作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课程安排和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应当尽可能分散开来,确保教师每天的课时数在自身所能接受的范围内,课下也尽量减少对教师的任务要求,有的学校为了抓学生的学习成绩,命令教师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这种方法无疑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减少了教师的正常休息和放松时间,直接影响了第二天的正常教学进度,取得的教学效果也往往不太理想。因此,减轻教学任务,同时适当的用花草来装饰办公环境,都会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丰富实践活动,强化心理训练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可以为教师的工作注入新鲜的活力,学校为了保证教师的心理健康,还应当每隔一段时间组织一次教师活动,让教师的身心得到放松,以便于在日后的教学当中投入更多的活力,提升课堂质量。例如,在教师节来临之前,学校可以举办“拔河比赛”,鼓励全体教师进行参加,教师自愿分为两个小组来进行拔河比赛,对于比赛获胜的队伍,学校给予适当的奖励,提高教师的参与积极性,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还可以丰富其他的教学活动,让教师在课下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共同感受实践活动的快乐,放松身心,得到精神压力的释放。另外,也可以邀请学生和教师组成小组,共同来进行校园实践活动,在师生共同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教学范围,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教师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教育。
(四)开设心理课程,定期组织培训
开设心理课程作为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应该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也是保证教学顺利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首要前提。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职业,首先需要自身的教学观念正确,心理积极健康,不能将负面情绪带入到课堂当中,对学生犯的错误,也应当及时的进行教育和批评,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困难,真正的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而努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榜样师范作用得到体现。例如,学校应当定期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培训,通过一些实际的教学案例,让教师探讨和发表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随后再通过正确处理方法的演示,强化教师的心理健康,确保教师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在教学过程当中也重视学生的感受,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为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中小学教师当中存在着一系列有待于解决的心理问题,对教学任务的顺利发展起到了阻碍。学校需要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教师的教学现状,通过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丰富教师课外活动等途径,强化教师的心理健康,确保教师能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来进行教育,为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逐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真正的服务于教育,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淑华,冯莹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0,36(2):4-9.
[2]经靖.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现状及对策[J].心理月刊,2020,15(2):56. 
[3]吴淑莹,沈贵鹏.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素养及其提升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32):66-69.
[4]王蕾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