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浅谈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作 者:南金梁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兴丰镇阳坡小学,甘肃 天水 741617)

 摘   要:随着现在社会经济的不断上升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基础教育阶段是进行改革的重要阶段,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上升。现代社会农村相对于以往在经济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城市相比依旧有差距,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上。本篇文章即将去分析目前在农村的小学阶段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发展现状;对策
农村学校的办学能力以及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会直接性的影响到农村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尽管近些年来农村在基础教育方面相对以往教育水平不断的上升,但是依旧与城市的办学条件等等有较大的差距。农村教育也要不断的去创新自身的教育方法,而这也相当于给农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通过分析农村小学阶段教育存在的问题,而提出解决策略能够有效的推动农村教育水平的上升。
一、当前小学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条件差
与城市所建设的学校进行对比农村学校在基础设施方面就存在着不完善的问题,而这一局面产生的直接性原因就是因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处于教育落后的状态。所以,农村学校缺乏相应的资金去丰富校园内的基础建设,即使当前我国村教育相对以往不断的加大重视程度,但是由于农村人口以及农村小学的数量比较多,当地政府可能批准的教学资金不能够真正的满足小学校园建设的需求,从而对校园内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起到了阻碍性作用。同时本身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就具有着较为薄弱的特点,甚至一些更为贫苦的地区,连最为基础的教室以及学生们上课需要用到的教材,都处于缺乏的状态。处于信息化教育的背景之下,可能在农村小学学生们无法接触到计算机,而教师就不能够在课堂上运用有关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即使有的农村小学具有电脑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但因为发展水平处于较低的状态,教学设施也不能够真正的将自身作用呈现出来,还会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运用产生不利影响。
(二)学校的生源流失较大
由于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农村经济以及农村基础教育,所以也随之实行了众多能够推动农村基础教育和经济向上发展的方法,这也产生了较强的积极作用力。但是根据调查研究,农村内适合上学的儿童数量处于减少的状态,主要是因为这几点。首先,农村经济水平相对于城市是落后的,一些青年为了能够提升自身的工资,或者是拓宽发展空间,会选择走向城市。而家长想让孩子跟随着自己得到更好的教育,会选择将孩子带到城市开展学习活动,这也是农村学校生源流失的原因之一。其次,有一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上升,国家在儿童入学这一板块上又实施了相关的优惠政策,所以一些家长会选择将孩子送到与农村具有一定距离的城市小学上学。最后,在一些经济发展依旧十分落后的地区,家长可能连承担学生上学的学费都缺乏,从而导致学生缺乏条件去上学。在种种因素的作用之下,就产生了农村小学生源流失这一现象。除此之外,在农村小学中,教师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主要进行教学工作之外,还承担着管理学生日常生活的责任,这不利于给教师提供出进行研究和学习的空间,也难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上升。
(三)师资力量薄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对学生的学习水平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小学生年纪比较小,他们的心理还处于不成熟的状态,会对自己的教师产生依赖性,模仿教师的行为,所以教师的素质会直接性的影响到学生的素质。而很多农村小学都具有着师资力量薄弱这一问题。主要是因为农村本身经济就比较落后,再加上所处的教学环境不够良好,会有很多教师并不乐意长久的待在农村教学,也就更无法吸引外来的优秀教师任教。而也有本地教师为了能够得到更高的工资,拓宽自身的发展空间,也会选择在城市中寻找学校任教。由于师资力量薄弱,这会导致农村小学的教师通常处于身兼数职的状态,工作压力较大。
二、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端正农村办学思想
农村人口数量比较多,占据了全国人口数量约为50%,农村教育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会对农村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也起到关键性作用。但是在目前有一些农村地区,在办学过程中依旧具有着思想不正的问题。比如会有很多教育者认为让学生进行小学学习,仅仅是为了让他们接受进一步的教育奠定基础。但实际上让学生进行基础阶段的教育,只是农村教学的一项目标。为了真正的促进农村小学得到健康的发展,那么首先就要求小学具有正确的办学思想,更新以往比较陈旧的教学观念。将具有经济性以及科学性的教学观念与农村小学教学进行有效的融合,不断的推动农村小学教育水平的上升,从而促进学生在学校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优化农村小学管理机制
当前农村小学在管理制度方面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就像儿童集中就读这一现象,有很多农村地区都存在着学生过于集中在农村比较重点的学校中,但是其他学校学生数量却比较少的现象。而政府在这个时候就要起到引导性作用,对这些学校的生源进行科学性的分配,从而推动农村小学学校能够得到整体性的共同发展。这样也能够推动农村小学的发展能够具有,科学性以及规范性。并且农村小学还要去构建出规范化的管理制度,这样可以推动农村小学的教学管理工作更加具有规范性。要求教师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推动农村教师教学水平的上升。除此之外,农村学校还要注重加大对教师的关怀力度,可以在生活上给于教师一些优惠,缓解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的压力。
结语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学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构成,农村教育的发展水平会对农村的经济及文化的发展产生关键性的影响作用。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教育中所具有的不足之处也在不断呈现出来。所以必须要对这些不足之处进行改正,端正农村的办学思想,创新农村小学的管理机制等等尽可能的去解决农村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可敬.流动性与空巢化:我国乡村小学教育的现状解读[J].青年研究,2015(04):17-27.
[2]李贵安,康丽君,端木晓薇.陕西省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5(05):14-15.
[3]陈基华.海口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及促进均衡发展对策思考[J].新教育,2016(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