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儿童学会思考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儿童学会思考

作 者:王皓瑛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新建街小学 264100)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数学教学中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思考。
思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学会了思考,就获得了独立学习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以及良好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可以说学会了思考,就获得了打开知识殿堂的一把金钥匙。
然而由于在升学和各种各样的考核的压力下,我们难免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应,追求学生的分数,认为让学生思考很浪费时间,会耽误教学进度,因此索性把应该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剥夺”过来,对知识进行满堂灌,使学生成了填装知识的口袋,每天只想着怎样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把学生的主要精力用到消极地掌握知识上去。“学而不思则罔”,学生们是在学,有的甚至很勤奋、很刻苦,但他们是在死学,是在死记硬背,遇到新问题又是……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思考呢?我觉得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教学中要善于创设好的、有探究空间的“问题情境”,从而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问题气氛之中,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在课堂提问中,要注重艺术性,要有思考的空间与深度。不能过于简单,诸如“是不是”、“好不好”之类的提问,表面上营造了热烈的气氛,实质上流于形式,华而不实,有损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也不能超出学生知识范围,问题过难,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提问的“度”和时机、对象,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
例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时,给孩子创造了一个思考的情境——明天要出去郊游你都需要准备那些物品?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然后一一列出所需物品名称并注明单价,使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问题气氛之中,接下去让学生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获取买的物品种类不同花的钱数不同,给定钱数也可以买到不同的物品。这样孩子也就能在生活的情境中学会思考,从而养成爱动脑筋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要学会等待
当问题提出后,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善于激励,耐心等待,即使这次思考不出问题的答案,但只要学生真正思考了,有了思考的意识,就会慢慢寻找到思考问题的方法,最后就会思考出答案。切忌为了赶教学进度,越俎代庖,这样学生永远在等待依赖中,永远学不会思考,永远学不会如何自主学习新知识,只会一味地等待别人“灌”。 这个过程或许要花费很多时间,甚至表面一无所获,但这是一个人的学习、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需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它能使学生思维得到磨砺碰撞,活跃起来。比起短暂的急功近利的强行灌输,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学生会受益终生,故而眼前所耗费的时间经历应该说是值得的。
三、 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
要学会思考,关键是学会思考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渗透与适度的引导。当学生思维卡壳时要牵线搭桥,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结合可能开发的教学资源,如;报刊杂志、电视、多媒体、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国内外重要的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等,引导学生进行定向思维、逆向思维、扩散思维、创新思维等,从而使学生对问题的解决由形象到抽象,由混沌到明晰。
例如,在解决“三年级一班有16名女同学,18名男同学相约一同去郊游,他们租一辆能乘坐30人的中巴车,能不能坐下?”这个问题时,就可以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能不能坐下,必须先知道什么?——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如何能知道一共有多少名同学?从而不公引导学生列出了算式,更重要的让学生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学会了思考的方法——由问题入手,逆向思维。
四、 学会质疑
“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疑问,才能主动地向未知领域做新的探索。因此,要让儿童学会思考,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敢于提问,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质疑,在生活中学会质疑,在质疑中学会思考,学会探究;有疑才有思,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并为学生质疑问题创造机会,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其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例如,2012年新版的鲁教版一年级数学新增了“移多补少”这一智慧广场。在教学总结阶段——探索这类题的解题规律时,有的孩子就发现多出的数都是2、4、6、8,为什么不是1、3、5、7 呢?带着质疑我让孩子们用小棒进行探索思考,从而发现2、4、6、8都能分成两个相等的数, 1、3、5、7在现有的知识上却很难,从根本上理解了一半的含义。疑问越来越多,知识更新的速度就越来越快。这样孩子也就在质疑探索中学会了思考。
五、创设思考的氛围,改变学生心态,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应该让思考融入我们的生活,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
首先,教师应向学生揭示:思考,这是多么美好、诱人而富有趣味的事。时时处处为学生创设一种思考的氛围,“孟母三迁”,求的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想不思考都很难。
其次,要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能只想着等待、依赖、接收一切,在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只有担负起学习责任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学习
最后,思考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我们要常抓不懈,对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加以强化,让思考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习惯。
总之,思考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之以鱼,不如学之以渔”,学生在学校要学的不是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思考来获取知识,因此,我们必须要把让学生学会思考作为一个长期的工程,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