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作 者:张洋华
(广东省惠东县吉隆汉塘小学,广东 惠东 516300)
大
中
小
摘 要: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方式上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身份,以塑造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前提进行课堂教学。小学数学作为小学学科中思维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学好小学数学对于为社会培养具有优秀思维品质的创新型人才具有现实意义。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上设计教学内容与环节,不仅让学生学会基础知识,更多的是让学生拥有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达到真正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乐趣;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科目中的一项数理学学科,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记忆力,还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逻辑能力与应用能力,小学生逻辑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养成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如何合理的规划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案成为小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阶段的学生各个方面还没有成熟,因此具有很强的塑造性,同时更加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爱玩等特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从而更好的规划教学内容。
一、问题导学策略
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能不能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决定一堂课好不好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环节中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本堂课的兴趣。在一堂课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学的策略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温故而知新,是小学数学课堂中作用很大的一项环节,问题导学策略的制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堂课是否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教师在进行问题导学方案的设计时,要确保问题的引出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问题的设计要与接下来的教学内容紧密相关。通过问题导学问题的提出,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从而充分展示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角的有关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是让学生知道角是由一点和这点出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像,重点是让学生明白角的表示方法以及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正确操作方法。那么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需要用的知识线段、直线、射线等进行复习,也就是温故,在对需要的基础知识展开回忆后再引入新的知识。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一个由几何图形组成的谜语小房子,教师引导学生“我们之前已经认识过几何图形了,那么大家可以说一说这个小房子由什么图形组成吗?这些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学生会回答线段。教师在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肯定之后,继续对学生加以引导“那我们一起来看看里面的谜语吧!有始无终是什么几何图形呢?”,学生回答射线。依次回答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谜语,然后教师向学生引出“兵分两路”也就是角的谜语,通过这种简单有趣的问题导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乐趣。
二、小组互动学习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因为没有自律意识而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方法就是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小组式互动学习方法可以为死气沉沉的课堂带来活力,在小组探讨的过程中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来,同时,小组内的互动可以让学生更加大胆的展示自己的想法与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数学方面的潜力。在小组互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交流与探讨增加彼此之间的感情,在互相帮助各抒己见的情况下消除对于数学的畏惧心理,让学生明白团结互助的重要性以及懂得如何去团结互助,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组间竞争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从而更加身心的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与探讨中去。
例如,在《圆的周长》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互动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去寻找测量圆周长的方法“每个小组内的成员测量一个相同的圆,大家可以选择自己的方法去测量圆的周长。”,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互动的时候可以到课堂中观察学生们使用了怎样的测量方法,同时,学生们在测量的过程中可以各抒己见,互相开拓彼此的思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在各种方法测量后,学生就会发现大家测出来的结果几乎是一样的,然后教师接下来引导学生去思考“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吧!”,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可以互相交换自己的想法与思路,可能一个学生想不到的点另一个学生能够想到,在互相汲取的同时最终得出结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在互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分工合作的小组以及有创新点的小组进行表扬,从而激发学生团结互助与竞争的意识。
三、趣味习题
习题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教师在传授了学生的相关知识之后,一方面,需要学生通过进行习题的训练明白怎样去应用,另一方面,通过习题的训练帮助学生巩固过的知识,通过习题训练最大化课堂学习效果。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觉得习题枯燥乏味,所以经常不能够完成习题的训练,在缺少习题的训练下,很多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当需要用到相关的知识时大脑一片空白,早就将学过的知识抛诸脑后。教师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习题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努力开拓趣味习题,让学生顺利完成习题训练。
例如,在锻炼学生的算术能力时,教师应尽量避免简单的给学生出一些“5+8=?”或者是“10-2=?”的习题,这样的习题训练看起来“光秃秃”的,学生在不断重复的进行这样的训练过程会逐渐消磨学生对于学习的耐心。教师可以改变习题的出题方式,让它变得丰富起来,可以加入生活情景,或者是故事化的小情节,让学生在浓厚兴趣的指引下进行习题的训练。比如,教师可以出题“我上个周末买了10个苹果,自己吃了两个,爸爸吃了一个,妈妈吃了两个,那小朋友可以帮我算一下我还剩多少苹果吗?”。通过这样的情景习题去训练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
总结
小学数学的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对课堂增设趣味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首先,在课堂的开始,教师通过问题导学的策略让学生回顾基础知识,并通过趣味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将学生分组让其进行小组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的精神,提高课堂效率。最后,教师通过趣味性的习题训练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应用。教师通过以上方式可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赵彦梅.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19):35-36.
[2]郑有恒.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学周刊,2020(17):97-98.
|